扎根乡土,以人才培育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位基层创业者与人大代表的履职手记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5-04-11 访问量:

一、聆听报告:在政策春风中找准奋斗坐标  

全国两会期间,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论述,让我这名扎根沛县的新农人倍感振奋。报告中发展特色土特产”“培育乡村人才的关键词,与我在田间地头的创业实践产生强烈共鸣。尤其是江苏省委1号文件将新农菁英人才培育列为重点任务,更让我看到政策落地的清晰路径。  

作为沛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人,关键在新农人的成长与突破。从乡土人才培育模式中,我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只有将政策转化为人才成长的土壤,才能让乡村真正焕发生机。  

二、基层实践:人才培育的破冰突围 

在沛县,我曾目睹许多青年因缺乏技能而无奈外出务工,也见证过土专家因不懂电商而让优质农产品滞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农业经理人”“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等新型职业,正是破解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难题的关键。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经理人需求缺口达150万,而乡村CEO”制度已在多地试点中取得实效。这些政策信号,为基层创业者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需要既懂技术、又善经营,既扎根乡土、又连接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团队以三个抓手推动本土人才孵化:  

1. “新农菁英筑基计划:联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田间课堂,针对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开展现代农业管理、品牌营销等培训,首批52名学员中已有23人创立自有品牌;  

2. “乡土专家传承计划:挖掘17名本土农艺师、非遗传承人,联合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老带新+政策扶持模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结合

3. “AI+农服创新计划:搭建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种植数据、预测市场行情,为20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种什么、怎么卖的决策支持,带动牛蒡黄桃、小龙虾等特产线上销售额增长170%。  

这些实践让我深切体会:乡村振兴需要穿草鞋的头脑敲键盘的双手相结合,既要留住土味,又要注入潮味。  

三、代表履职:架起政策与民生的连心桥 

身为人大代表,我始终牢记脚下沾泥土,提案有温度的履职信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与我在走访中发现的三大痛点高度契合:  

政策知晓难:返乡青年对补贴政策找不到门;  

技术落地难:物联网设备在田间成了摆设;  

产销对接难:优质农产品困在最初一公里。  

为此,我将围绕五级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机制,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1. “政策直通车行动:结合10个乡镇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每月举办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会;  

2. “技术扎根工程:联合科技部门建立农技服务团,针对AI农机使用、电商运营等开展一对一帮扶;  

3. “产销共同体建设:推动成立天下丰沛县域农产品供应链联盟,通过人大代表牵线,对接盒马鲜生、抖音电商等平台,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服务体系。  

四、未来展望:以三新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1. 人才培育新模式  

试点乡村振兴人才积分制,将技能培训、创业成效与宅基地申请、信用贷款挂钩;  

推动新农人创业飞地建设,在县城设立共享办公空间,解决乡村人才办公难”“交流难问题。  

2. 产业振兴新路径  

打造沛县农创IP”,将刘邦文化、湿地生态融入牛蒡茶、生态米等产品设计,通过短视频矩阵传播有故事的农产品;  

探索“AI+合作社模式,利用智能系统实现种植标准化、品控数字化,让土特产变身高端定制。  

3. 履职为民新作为  

发起代表进直播间活动,每周两次在线解答政策疑问、收集民生诉求;  

建立乡村振兴提案数据库,将基层声音转化为《关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的建议》等5项议案,真正让民声决定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中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承诺,正是我们奋斗的航标。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我将以麦穗低垂的谦逊扎根土地,以春笋破土的锐气开拓创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每一粒播撒的种子都是对政策的回应,每一次履职的脚步都是对初心的丈量。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终将由无数个我们共同绘就!在乡土中国书写新时代创业史。  

 

(作者:沛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徐州元亨众利农业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 江苏楚汉雄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绍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