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17-08-10 访问量: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人大重点关心关注的问题。现阶段,农民收入较低,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拉大,农民权益保障还不到位;农村面貌落后的现状没有彻底改变,经济相对不发达;农业是个微利行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产业化程度较低等。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如何破解?现结合实际,进行理性分析,探究解决办法。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进城后分化明显:一些失去土地或务农工作的农民流转到城市城镇谋生,一部分成为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流动人口,甚至成为高危人群。一部分已长期在城市城镇立足,有稳定的工作、社保、医保、住房甚至有自己的企业或股份,农村还持有承包田地和宅基地。我们知道,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说明了这是涉及到了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大问题。

    我国上世纪的农业改革打破了大锅钣、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当时的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基本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之后,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出台了取消农业税等许多配套支持帮助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进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在同发达农业强国的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同时,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零星地块分散,基础条件受限,规模小,产出低,高消耗的种植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所以说,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已势在必行,必须强力推进。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现有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已经有能力、有水平、有条件来解决三农问题。农业体制改革可借鉴城镇工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大好形势下,农村改革步入深水区,只要我们选择的改革路径是正确的,解决三农问题是完全可行的。

    农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企带村,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适时适度转移农村人口,努力实现村镇与新型城市之间协调发展。以城乡科学统筹、资源综合利用来对农村、城镇区域进行新规划,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格局,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改变农村原有的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企业化、规模化的改造,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工厂、农场、集团、上市公司等等,让农民演变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致富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城镇已提供给了一部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要让其立得住脚,容得下身,身份转换成为新市民。一部分外出农民工则自愿返乡创业,发展家庭农场、各种农业企业和为农业产业配套服务的第二、三产业,实现农业一产跨界,接二连三,华丽转身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要政策兜底,政府要为其提供各类保障,社会志愿者为其提供各类服务。通过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特色小镇、休闲农庄、农民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等载体建设,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目标,让农村成为创业者广阔的舞台,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农经工委 蒋正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