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关于沛县202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3-12-25 访问量:
——2023年12月15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和经济工委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12月1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梅良杰带领财经委员会全体委员对沛县202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各项数据进行了认真研讨,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县审计局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审计机关以及县委、县政府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最新要求,把推动审计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履行审计整改督促检查责任,全力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作用。
截至今年年底,通过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促进增收474.15万元,追回违规支出资金4.02万元,调账4371.91万元,清理往来账829.69万元;建立或修订规范性制度23件;移送案件线索26件,县纪委监委立案调查7人。
二、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一)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情况
《关于2022年度沛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要求整改的103个问题,目前已经完成整改100个,完成率97.09%,审计监督取得了良好效果。
县财政局针对部分预算指标未细化到具体的预算执行单位问题进行整改,目前代编预算规模已经逐步减少,预算的精细化、科学化不断提高;针对预算支出进度不均衡问题,加快预算批复和转移支付下达进度,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
县城管局修订《沛县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和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城市垃圾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出台《关于成立沛县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补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物业保修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收取应交未交电梯消防专项维修资金425.72万元。
胡寨镇出台《沛县胡寨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印发<胡寨镇“三资”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对项目资金和“三资”进行全面规范;沛城街道按照整改要求,将投资公开化,并做好投资后续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县住建局重新修订《沛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预算管理制度》,在编制2024年项目预算时,将根据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进行编排;县市场监管局制定《沛县市场管理局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专款专用,合理安排支出进度;县汉城景区管理处目前已收取租金40.55万元,成立拖欠租金收缴小组,积极催缴剩余资金。
县民政局修编《沛县殡葬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严格规范镇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县人社局追回重复领取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1.20万元。
县卫健委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主导地位;县中医院出台《沛县中医院关于加强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的考核办法》,提高中医诊疗参与度。
(二)整改未完全到位的问题和原因
目前未整改到位的问题还有3个,分别是:县城管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个人应交未交到位、7个小区的建设单位电梯消防专项维修资金应交未交到位问题;沛城街道、胡寨镇往来款项长期未清理问题。这三个问题未能整改到位,主要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彻底整改难度较大,同时也有制度层面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少数被审项目整改仍需持续发力
目前,仍有县城管局、胡寨镇、沛城街道三个单位共三个方面的问题没有整改到位,虽然是历史遗留问题,但仍然要加强动态跟踪和业务指导,争取尽快将问题整改到位。
(二)公开和联动机制还需继续完善
目前,审计查出问题及整改情况向全社会公开的力度还
有待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更多的还是以审计机关唱“独角戏”为主,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尚需加快建立健全。
(三)审计整改追责问责机制还需不断健全
对于被审计单位整改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缺少责任追究机制,导致一些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搪塞敷衍,缺乏对审计查出问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与纠正,导致无法从根本上再次杜绝问题发生。这是“屡审屡犯”现象存在的根源。
四、工作建议
(一)强化党性锤炼,在提高政治站位上下功夫
县审计系统要根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全县审计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创优。要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自觉履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加强经济监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当好国家财产的“守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突出主责主业,全面培养锻造“讲政治、业务精、善创新、能力强”的审计铁军干部队伍。
(二)强化追根溯源,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和反映问题,针对审计发现的共性和重大个性问题,不能简单就事论事,关键要举一反三、推进标本兼治。对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问题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等原因,既要及时通报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清单,又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揭示问题根源、预警重要风险,提出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推动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完善制度的工作闭环,实现“整改一个问题、促进规范一片”,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建设性作用。
(三)强化结果运用,在审计合力形成上下功夫
加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逐步推进审计情况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公开,提升透明度,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结合,实现审计监督成效最大化。同时,着力把审计监督同财政、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贯通起来,将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探索建立“合查互通共享同用”的监督贯通融合机制,定期通报审计整改情况、合力开展专项督查治理、及时反馈互通重要进展,推动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相关机制方工作内容,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拖延整改、屡审屡犯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相关规定,予以追究问责,形成促进整改落实的强大合力。
(四)强化能力建设,在业务素质提升上下功夫
在引进审计业务紧缺人才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各项技能培训,注重培养目前审计业务缺少的计算机审计、绩效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力争培养审计复合型人才,适应不同项目的审计需求。要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构建统一的审计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大力推行“集中分析、分散核查、发现疑点、精准定位、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