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建设

机关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自身建设 > 机关建设

人大干部要做“四有”担当的楷模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17-08-21 访问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阐述的一个鲜明观点就是: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作为人大干部,在代表广大人民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了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胜券在握的干事底气,才能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敢于担当。

“乐于担当要有识”。有识才能乐于担当。何谓“有识”,其一,要有正确的方向;其二,要有扎实的知识素养;其三,要对实际情况有很透彻的了解。对于人大干部来说,我们首要的“识”,就是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古人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位卑未敢忘忧国”,身在岗位,胸怀全局,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才能把握航向不动摇,明辨是非不糊涂。一个干部的“识”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不断学习积累的结果。我们要熟练掌握与人大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术业专攻与博学多才结合起来,把科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才能站位高远、眼界开阔;在抽丝剥茧、抓住关键、处理矛盾时,才能游刃有余、更有效率、更富水平。

“勇于担当要有胆”。有胆才能勇于担当。在实践中,有胆就是,正确的,敢坚持;不对的,敢批评;违法的,敢纠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同样道理,在各种思潮相互涤荡、各种矛盾相互制衡的当前形势下,面对棘手工作和矛盾问题,畏缩不前、束手无策就是贻误发展良机,就是不敢担当。人大干部必须具备开拓精神和决断能力,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胆气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针对“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思想苗头,敢于向“慵懒散”亮剑,不当“老好人”。对身边的歪风邪气坚决斗争、无私无畏,旗帜鲜明地批评、纠偏、查处,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善于担当要有才”。有才才能善于担当。“责重山岳,能者方可担之”。我们敢于担当,只凭主观意愿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真才干、真本领。经济社会发展在转型,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不但考验人大干部政策水平、法律素养,更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新常态下,能力是我们担当的前提和保证。个人能力是通过后天不断努力学习获得的,只有在实践中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担当。在当前人大工作开展中,面对现实问题,我们做到利用先进的理论、丰富的智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方法、提高效率的途径,才能突破关键阻碍和重点环节,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在善于担当上有所作为。

“甘于担当要有情”。有情才能甘于担当。感情,是态度的表达,是立场的体现。感情决定态度,感情支配行动,感情影响作风。有首老歌在表达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深厚情感时这样唱:“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首歌用老百姓最朴素的语言,阐明了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心贴心的血肉联系。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时代,作为人大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积极主动在感情和行动上融入人民,保持群众本色不变,群众情怀不淡。只有真正从思想上、感情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才能把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转化为埋头苦干、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勇创佳绩、拼搏进取的工作劲头。只有真正将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奉献精神内化于心,才能形成甘于担当的习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履职尽责。

                                            (办公室  尹茂雷)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