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建设
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 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17-11-03 访问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集中体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三个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五大发展理念是做好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同样要做好新时期的人大工作,也必须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
一是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种创新不仅包括传统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而且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要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必须注重创新。
一、重在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县乡人大工作机制。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着眼于切实解决当前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切实发挥县乡人大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完善县乡人大工作机制。围绕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积极推进人大法定职权的有效行使;围绕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健全代表工作机制;围绕进一步完善基层人大的履职机制,切实加强县乡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解决好县乡人大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促进县乡人大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活力、更有成效。
二、创新工作方法,不断丰富人大监督的内涵和外延。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注重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相结合,把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相结合,把重点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结合,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相结合,把工作重点放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调查、视察和执法检查等监督活动,充分应用专题询问、代表评议、质询等刚性监督手段,实现监督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监督更有深度、更具实效。
三、助推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与全球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历史交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人大要大力支持推动创新驱动的战略决策,围绕创新发展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检查、视察和调研,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工业、农业等领域创新创造,驱动快速发展。要在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方面提出议案和建议,发挥科技创新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让崇尚科学、创新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形成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拓展发展的新空间。
二是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形成人大工作整体合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必须协调人大各项职能的发挥。县级人大三大职权中,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应用得较好,重大事项决定权没有很好运用。新时期人大工作要坚持职权法定、程序法定的原则,充分运用好县级人大所拥有的三大职权,选好人、管好事。
一、用好重大事项决定权。重大事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神圣的职权,对于没有立法权的县级人大来说,重大事项决定权相当于“低规格的立法权”。如果说当前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人大履职也进入了攻坚期,在县级人大的三大职权中,重大事项决定权普遍履行得不够到位,没有达到宪法所设定的要求。为推动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县级人大常委会要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施行办法,明确“重大事项”的界定、范围及运作程序,更好地理顺党委决策权、人大决定权和政府行政权的关系,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缩少人大“实际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落差。
二、完善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人大监督实践中,柔性监督较多,刚性监督不足,存在权力行使不到位或放弃权力的现象。要充分运好各种监督方式,对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决定,如承办者落实不力,群众反响大,影响面广,要通过质询程序,对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问责,追究负责人相应责任,必要时实行特定问题调查,起动撤职、罢免等相关程序,强化刚性监督。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手段,既解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又解决面对新形势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更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行使人事任免权,要把握好各个环节,任前要进一步完善拟提任领导干部法律考试,科学设置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法律内容;任中要做好表态发言;任后,要落实好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必须公开向宪法宣誓,以增强其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政府部门“一把手”的年终述职,由书面述职向口头述职转变,并做好述职评议。
三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生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大工作要责无旁贷地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工作。
一、加强环保执法检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执法检查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障法律法规实施、实现依法治理的重要途径。人大常委会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的检查,要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惩处各类环境犯罪行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要带头学法,为开展执法检查做好法律知识储备,讲究法言法语,使自己在检查中能较好把握难点和关键,对相关执法部门提出准确的整改意见,事后还要加强对检查意见的督办,时时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处处遵从法律,形成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持续环保专题询问,提高环境整治水平。专题询问,往往是百姓关心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人大关注的重点。要加大对水环境整治、雾霾治理进行专题询问的力度,通过深入调研,找准环境整治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加强跟踪督办,促使相关部门及时弥补整治工作中的短板,进一步提高环境整治的整体水平。
四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增强持续发展内在动力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一个地方持续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这种开放的理念体现了联系的、发展的哲学思维,也贯彻于人大工作的始终。
一、加强“两个联系”,发挥代表作用。
要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通过建立健全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直接联系,更及时地了解代表的所思所想,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通过“两个联系”,进一步依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来做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工作,能够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符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能够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好地体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伟大功效。
二、强化“两级联动”,合力破解难题。
开展市、县两级人大工作联动,有助于市级人大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及时调整政策、修订法规;又有助于县级人大发扬根植于群众的优势,及时向上反映民意,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基础;更有助于市、县两级人大在大事上凝心、在关键处聚力,彼此间形成更为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只有市、县两级人大联动,才能对民生重点、难点问题的破解取得较好的效果。因而要做好人大工作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意识,注重上下合作,以形成整体效应。
三、关注“两个大局”,提高开放水平。
人大工作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推动政府在“十三五”时期,主动融入国家大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和国内开放的力度,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丰富对外开放的内涵,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增红利,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深化合作交流中促进共赢发展,为本地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五是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凝聚人民群众向心力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大要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推动“一府两院”努力创造平安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真正让群众安居乐业,享有幸福生活,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结合人大工作,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监督。
一、加强财政监督,让财权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行为,增强财政透明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确保预算执行、建设公共财政步伐、打造民生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重点把握对预算审查的监督、政府投资的监督、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督、政府举债的监督、基金收支和专项资金的监督。要使多种监督形式紧密结合,各方面监督力量有效配合,以加强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
二、加强司法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监督是人大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的主体是以法官、检察员为主的司法人员。司法公正说到底是司法人员的公正。而法官、检察官都是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对其进行履职评议,是人大对司法监督的应有之义。“两官”履职评议,落脚点是要触及灵魂,推动工作,旨在加强“两院”队伍整体建设,提高“两官”整体办案水平和能力。
三、加强民生监督,让全体人民都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一方面,监督政府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的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另一方面,要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推动政府部门有效解决。同时,要督促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说到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则。
(内司工委 张宜和)
- 上一篇:人大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做好“三个结合”
- 下一篇:使命感”开辟人大工作者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