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魏庙镇人大:探索“三个民主”式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0-10-12 访问量:
“大家把龙凤蒸饺还有这碗饣它汤学好了,开个小吃店是没有问题的……”7月29日上午,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的孙晴老师为徐州沛县魏庙镇50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学员培训地方美味小吃的制作过程,这场为期4天的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涵盖了烹饪要点、操作流程还有“独家秘方”,孙晴老师用耐心的解说与不断的演示手把手教会了贫困户把日子过红火的生存技能,让一些刚脱贫的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新路径,“沛县魏庙镇技能帮扶教学基地”也于当天正式成立。
这期培训的开端源于魏庙镇人大代表工作站对“三个民主”式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一次实践。魏庙镇人大积极探索五级人大代表参与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构建“三个民主”式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围绕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建设、重要活动开展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事项,强化代表参与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使命感和主动性,构建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村(居)委会为基础、人大代表和广大选民全面参与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依托各村(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充分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在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中贡献人大力量、展现人大作为。
民主决策:“金点子”助推乡村发展
扶贫工作一直是魏庙镇人大工作关注的重点,在魏庙镇村级事务民主决策会上,人大代表们就村级项目与扶贫扶智相结合这一主题,踊跃发言,积极献策,来自王范庄村的刘怀亚代表经过调研走访40多户脱贫贫困户,广泛收集意见之后,发现贫困户都有“学一门手艺”的共性需求。刘怀亚提议村里成立一个实用技能培训班,把刚脱贫的贫困户集中起来进行培训——“扶上马,送一程,学好傍身的本领,自主创业,扎实脱贫。”方案提出后得到了很多人大代表的响应,大家摩拳擦掌,很有一番干劲。经过讨论后,多数人大代表都赞成这个提议,并坚持要把培训班的规模由村扩大到镇,还初步提出了与高校、企业联合举办培训的构想。我们沿着会上整理出来的思路,与徐州技师学院联合举办了帮扶教学基地,在群众中反响热烈,大家表示“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会,手艺学会后,日子更有奔头了。”魏庙镇人大主要负责人说,“帮扶教学基地后期将逐步扩大规模,把魏庙镇所有想学技术的村民都容纳进去,培训内容和当前时兴的餐饮、电商、装修等产业融合,开展最实用的技能培训,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帮助群众脱贫的基础上助推乡村振兴。”
魏庙镇“民主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人大代表积极主动联系本村(社区)、本选区选民,认真听取选民意愿和诉求,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本村(社区)重要事项,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社区)“两委”提议。魏庙镇帮扶教学基地初次烹饪培训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人大代表收集到的“金点子”真实代表了群众意愿和诉求,在基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高的可行性,体现了民主决策之于基层的必要性和先进性。民主决策同时为人大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由原先的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提升为代表群众直接发声,直接做主决策。这转变的过程意味着基层要俯下身子,精于汲取群众的智慧,善于组织群众的力量,勇于践行群众的建议。在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下滑的节骨眼上,用发端于基层、来自于群众最接地气的“金点子”,保住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果实。
民主管理:“大项目”代表共同把关
2020年3月4日,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在专题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时特别提出了打造“航运灌溉排涝大走廊、绿色生态涵养大长廊、文化旅游景观大画廊”“三廊”建设指示精神及行动方针。为精准落实市委周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指示精神,沛县主动参与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精心打造高品位的文旅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在这个大背景下,沛县人大代表、魏庙村支部书记魏国提出了“魏庙大运河文化民俗风情馆”建设方案,并就这一重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具体方案及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对代表们做了汇报。代表们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充分肯定的同时,提出了两点坚持:一是坚持走稳惠民路线。民俗风情馆建成后必须免费对外开放,确保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通过概念创新、情景体验创新、并同步打造生活体验目的地、青少年爱国及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操,加强民族精神凝聚。二是坚持弘扬先进文化。希望通过陈列展览、主题活动等形式弘扬先进文化,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挖掘利用县域乡镇级的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的商业化转化、创新性发展。
魏庙镇“民主管理”严格要求村(居)民委员会对村(居)民(代表)会议表决形成的决议,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对决议项目的执行进度、账目、预算等情况,要主动向人大代表通报,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项目执行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管理把握方向、控大局的权力交于人大代表,其重要意义在于基层群众的意志得以在重大集体项目中充分体现,人大代表对“魏庙大运河文化民俗风情馆”建设方案提出的“两点坚持”,正是体现了村民代表强烈迫切的想把家乡建设好、给乡亲们带来实惠的质朴愿望。同时人大代表参与集体项目从头至尾的管理,也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基层经济项目变成应付差事的“花架子”,阻止了基层公益项目走入效益优先的“分岔路”,防范了项目进展过程说不清道不明让有心人“钻空子”,为集体项目踏实落地、为民造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民主监督:“红红脸”乡村大变模样
魏庙镇斗虎店村在过去村庄环境不整洁,有村民说,垃圾清运非常不及时,“垃圾都堆成小山了,小沟里也有,气味刺鼻。”村内还缺少活动休闲的广场,没有健身娱乐的地方,村间的道路也坑坑洼洼,下雨就充满泥泞——但现在,这些都成了历史。如今的斗虎店村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建设了新时代广场,修铺了村前道路和村内户户通道路,整个村庄大变模样,焕然一新,顺利通过了省级美丽宜居村的验收工作,这种华丽的转变正是始源于民主监督工作在村内的踏实践行。
魏庙镇“民主监督”工作通过人大代表列席村级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会议的方式,由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村级事务实施监督。斗虎店村在人大代表的监督下,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协调多方资源,成功落实了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三大块重点工作,重点补齐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打造了村容整洁、道路通达、环境卫生、水清岸绿、适宜居住的美丽宜居村庄,实现了落后到先进的蜕变。
“三个民主”式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在魏庙镇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但大量的成功的实践证明了“三个民主”为基层带来的旺盛生命力、强劲推动力、强大监督力。下一步,魏庙镇人大将进一步加强研究,将代表参与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纳入镇级人大代表年度考核体系,广泛调动人大代表参与“三个民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代表履职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同步加强对代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人大代表参与村级民主自治的能力和水平,为魏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杜平洋 杨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