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魏庙镇人大:深挖运河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三项民主”项目大放光彩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0-11-10 访问量:
魏庙镇地处江苏沛县东南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带来了巨大的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用好运河资源,用活运河文化,带动产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也成为了魏庙镇人大工作者一直以来的愿景。今年以来,魏庙镇人大积极探索五级人大代表参与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三项民主”式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人大代表就“致力文旅融合,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构想,多方走访辖区内选民,在广泛汲取群众智慧,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魏庙大运河文化民俗风情馆”建设计划。目前该民俗风情馆已对外开放,力图深挖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对拓展社区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发展镇区旅游业等起到深远影响。
打响“运河良品”,拓宽农民致富路。魏庙社区下辖四个自然村,共1108户,总人口4465人,盛产优质稻米、大豆、玉米、蔬菜等。虽然物产丰饶,但销售模式却一直传统单一,许多农户面临着产品销售渠道打不开的难题。“这边是我们的‘运河良品’直播间,在这儿通过直播,我们社区优质的农产品顺利被推广出去,因为品种优良、价格实惠极受消费者青睐,一会儿工夫就得到了大量的订单。”在魏庙大运河文化民俗风情馆,沛县人大代表、社区支部书记魏国向我们介绍。魏庙社区通过积极探索大运河文化的附加产业价值,成功打造“运河良品”这一地方特色品牌,打开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市场。魏国指着民俗风情馆的展板说:“目前,我们有五种稻米和特色食品‘魏庙冷面’借助‘运河良品’这个品牌销售,销路很好。我们直播的时候,着力突出“运河良品”与“大运河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魏庙人民与大运河的渊源讲到在这片土地上因运河而起的古老传说,涵盖了农副产品、农耕文化等多个方面。”人大代表通过积极发动选民献言献策,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魏庙社区重构了大运河文化的内涵、故事、元素等,塑造了新型文化消费价值要素,引导广大消费者认同社区坚持绿色生态种养的农产品生产模式,进一步形成以大运河为核心的“新农业产品”的品牌效应,为农业经济、文旅经济等实现品牌赋能,带动地方经济加速发展,让群众的腰包尽快鼓起来。
深挖运河文化,共话魏庙古今事。在人大代表征集选民意见后,民俗风情馆以运河文化为主线,内含彰显运河文化书法、绘画、雕刻等作品,多方收集铁犁、花轿等老物件,同时邀请葫芦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表演,多方位展示大运河畔这一方魏庙水土的风土人情,留住了已成过往的历史,留住了老一辈人的记忆,留住了旅居他乡游子的乡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大力带动了镇区旅游业的发展。“现在,从事编茅窝、编席、打铁、晃香油等手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创建大运河民俗馆,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生活在大运河畔的祖辈们有哪些传统技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看到这些老物件,诉说着过去,展望着未来,让孩子们有了很深的触动,知道了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魏庙镇中学校长董良华说。大运河民俗馆不仅是人们了解大运河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魏庙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场所,社区在这里开展智慧驿站、道德讲堂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运河文化的宣传宣讲,并通过乡音、乡愁、乡味、乡技、乡风、乡贤“六乡”特色,用家乡话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展示运河民俗风情,展现传统技艺,评选魏庙最美人物,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弘扬了讲文明、懂礼仪的新时代乡风。
“魏庙镇人大要进一步依托各村(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充分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让更多类似魏庙大运河文化民俗风情馆这样顺民心、促发展的好项目在魏庙镇落地生根,在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提出新思路推动产业发展等工作中贡献人大力量、展现人大作为。”魏庙镇人大主要负责人说。古老的大运河文化正是在魏庙镇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融合,焕发了生机,增添了活力,为魏庙镇农产品销售和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杜平样 杨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