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建设

机关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自身建设 > 机关建设

同心才能同情 帮扶迈开步子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17-11-20 访问量:



新一轮扶贫工作自2016年初启动,相比上一轮标准要求更高、措施要求更精准、帮扶要求更具体。每个帮扶的单位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每个帮扶的队员身上承载着更加具体的任务。这就要求帮扶人和帮扶对象建立起更多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帮扶人,如何摆脱机械式的重复,真正把帮扶责任变成自发行动是值得思考的。帮扶工作要从交流做起,与被帮扶者同心方能感同身受,从而才能迈开帮扶的步子,真正行动起来。

一要多去几趟,建立一般熟识。见得面多了,才可能逐渐产生信任。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自然过程,就像我们自己日常交朋友一样。与帮扶对象相处就是交朋友,拉家常讲故事,谈天说地;与帮扶对象见面,就像走亲戚一样,放下身段,嘘寒问暖,融入生活,谈论生活琐事。走访的次数多了,互相间消除了陌生感,才方便帮扶人与帮扶对象间进一步沟通理解。

二要多聊几句,建立互相理解。与帮扶对象见面,不仅仅是站一站,停一停,看一看,而且要转一转,问一问,聊一聊。握手寒暄拍照是需要的,平等自然促膝长谈也是需要的。理解是相互的。若把与帮扶对象见面交谈当成负担,他们也会把帮扶人当成无聊的应付对象。真诚平等的交流态度是第一位的。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坦诚沟通寻找合适的话题,让大家把心门敞开,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三要有效沟通,建立彼此信任。 当帮扶对象对帮扶人都怀有足够信任的时候,他们会把帮扶人看成是自己脱贫的“救命稻草”,是改变贫困面貌的“指引者”。他们真诚希望能与扶贫工作者成为知心好友,从而得到扶贫工作者的帮助和支持。

从扶贫工作效果来看,得到帮扶对象的信任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也是一种能让帮扶对象按照帮扶人要求行为的方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果赢得了帮扶对象的信任,可使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扶对象对帮扶人会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心里有真实的想法会向帮扶人倾诉。帮扶人对帮扶对象内心世界有真实了解,知道到他们的真实想法、真实的困难、真实顾忌,由此在扶贫工作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要关注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帮扶从转变帮扶对象的思想观念开始。通过当面解释、电话交流等方式,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向帮扶户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省市县的发展思路,特别是省精准扶贫资金项目、省市集体经济增收项目目标,让群众能够知道政策、懂得政策、用好政策,同时认真听取帮扶户的意愿诉求,了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和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解释,协助镇村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转变发展思路,建立致富信心。

帮扶在分步实施、有序发展中落实。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拟定帮扶行动计划要分步进行,保证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先解决如医疗、教育等具体困难,让帮扶对象的心稳住,对生活充满希望;再帮助解决如选择适合的产业、适当的技能等发展问题,使贫困户劳有所得,付出享有回报;最终使帮扶对象形成可持续的收入。只有收入稳定了,持续了,帮扶对象才不至于再次返贫,才能真正地实现全面小康生活。

                                         (办公室 周鹏)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