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工作报告

“五个强化”,将扶贫工作推向深入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19-11-18 访问量:

——2019年度沛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五级人大代表推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五级人大代表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和县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关于开展“五级人大代表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实施方案,县人大常委会于20198月,组织驻沛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对全县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3067979355人,其中,一般低收入农户1573353373人、低保户1182522795人、五保户31213187人;省定经济薄弱村37个。截至2018年底,已有2241265102人实现脱贫,2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收入达标。今年以来,沛县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号工程、基础工程,紧抓不放、持续用力,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落实精准推进措施,突出抓好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建设、促进“两个增收”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推进措施

一、强化民生保障基础。县委常委会及时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了全县“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署和安排。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十三五”以来的各级扶贫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充实完善了涵盖医疗保障、危房改造、教育资助、产业扶持、小额信贷等10大类18条《扶贫政策清单》,明确责任单位、科室人员和咨询联系电话,并发放到每一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帮扶责任人手中。组织帮扶责任人、镇村干部在进村入户走访中,对照清单核实落实情况,倒逼政策落实,夯实政策保障基础。为低收入农户代缴医保个人参保费用1182万余元,减少低收入农户医疗支出2959.8万元;对18158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教育资助金1335万余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9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受益低收入农户突破8000户,各项扶贫政策均得到严格落实。特别是省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方案下发后,我县对照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细则,梳理问题、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加强生活保障。针对分户老人基本生活保障,研究出台《沛县实施孝老爱亲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为全县685户履行赡养义务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孝老爱亲”奖励资金41.1万元。二是加强教育保障。结合新学年开学,对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情况进一步摸排,对易地就读、中途转学、未及时报名等现像持续跟进,确保不出现中途辍学。三是加强医疗保障。在严格落实低收入人口基本医保各项政策要求基础上,为全县1.47万名“病残孤老灾”低收入人口缴纳商业大病补充保险70万元;今年7月,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沛县居民防贫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病就医经济负担。四是加强住房保障。进一步对农村危房摸排鉴定,全县共确认危房改造对象89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773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8户、低保户34户、贫困残疾户70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县级验收。

二、强化两项收入增长。围绕强村富民这一目标,结合实际、找准定位、深挖潜力,努力实现多元化、多样化、多业化的可持续增收。一方面促进经济薄弱村增收。根据村资源禀赋、产业状况、发展基础,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后方单位帮扶、社会力量参与、村两委班子带动等多种途径,推动经济薄弱村高质量、实质性达标。安国镇刘邦村、张寨镇魏老家村、五段镇许口村、栖山镇周店村4个村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增收。朱寨镇梅村、河口镇封皇庄村、鹿楼镇卢楼村3个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有效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张庄镇吴传楼村、魏庙镇王范庄村、胡寨镇中闸村通过购置商业用房、标准厂房,对外出租,增加集体资产发包性收入。目前,3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另一方面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按照“一户一措施、一户一项目”的要求,积极推进自主创业、转移就业、电子商务等十类增收举措。投入精准扶贫资金2089.947万元,购置县国资公司商业用房1800平方米对外出租,按照10%的收益率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分配收益。引导低收入农户结合实际,围绕生态肉鸭、设施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稻麦、特色水产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适宜的脱贫致富产业项目。发放好使用好扶贫小额贷款,发挥好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岗位援助、免费培训、电商创业、扶贫车间建设等工作,增强脱贫技能,帮助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三、强化扶贫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库制度,将“十三五”以来建设的项目及时纳入“阳光扶贫+”项目库管理,跟踪项目实施情况,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厘清责任、强化措施、限期整改,确保项目按时建成,发挥应有效益。今年整合各类涉农扶贫资金实施6个项目,其中利用精准扶贫资金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一个,投资额2089.947万元,每年可增加低收入农户收益近210万元;利用市县及后方单位帮扶资金实施村集体增收项目5个,投资额450万元,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5万元。目前6个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9月底前可全部实施完成。

四、强化挂钩帮扶成效。“谁来扶”“扶什么”“扶的效果怎么样”等方面完善帮扶机制,夯实帮扶基础。在全县114家后方单位和镇村党员干部中选派8000余名有帮扶能力的责任人,结对帮扶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制定《帮扶责任清单》,明确入户走访、政策宣讲、计划制定、措施落实、核查上报、脱贫实效等六大类具体帮扶责任。定期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查扶贫资金拨付情况、项目建设经营情况、帮扶责任人履职情况、“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数据准确率等,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帮扶成效。

五、强化配套政策推进。据统计,目前我县还有集体经营性收入18万元以下的非省定经济薄弱村40个。为有效解决这一部分村的集体收入问题,县委、县政府在学习上级精神,深入社会调研,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沛委办发〔2019129号)。明确了2019年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2020年起实现稳定增长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促增收、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促增收、国有资产经营促增收、拓展服务项目促增收、集体资源开发促增收、领办专业合作社促增收、特色产业带动促增收、土地规模流转促增收、联合发展促增收、新型业态发展促增收“强村十法”,明确了财政资金支持、土地利用倾斜、税费减免优惠、金融创新支持、村级债务化解、鼓励返乡下乡、盘活闲置房地、完善绩效激励“助村八策”,强化了组织领导、队伍建设、三资管理、包挂帮扶、村企合作、督查考核“兴村六条”等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和扶持政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存在问题

2019年,全县脱贫攻坚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脱贫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脱贫措施中针对低收入农户的“项目分红”“医疗保险”“慈善救助”“走访慰问”等救助性、临时性措施较多,创业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长效机制尚不完善,产业带动脱贫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下步建议

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提出下一步要紧紧围绕脱贫政策,注重措施精准,切实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工作建议。

一要强化产业扶贫。进一步引导低收入农户结合实际,用好扶贫小额贷款,围绕绿色稻米、优质果品、特色水产等八大特色产业,发展适宜的脱贫致富项目。

二要深化就业扶贫。再建设一批“扶贫车间”、设立一批“扶贫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农户劳动力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要推进收益分红扶贫。用足、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统筹好、实施好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好、使用好财政扶贫资产,切实发挥扶贫增收效益,按照不低于10%的收益率兑现收益分配。

四要加强健康扶贫。在严格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对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的一般低收入人口购买“大病补充保险”,保障重点人群高质量脱贫。            (人代工委 尹茂雷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