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沛县科技创新工作视察情况的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0-05-19 访问量: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一步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2020年沛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5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贺伟带领社会事业工委相关人员及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牵引力”,把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生命线”,把人才作为产业强县的“突破口”,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开放合作凝聚创新资源,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以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加快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水平。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创新激励机制
我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意见》、《沛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沛县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沛县县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沛县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沛县专利资助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创新型企业培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开展科技企业摸底调查工作,筛选出技术基础好、产业带动性强的科技型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对标杆、补短板,积极鼓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81家、民营科技企业1530家。
(三)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主体深度融合
县政府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16家单位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成功举办“智汇沛县—中科院专家沛县行活动”、“智汇沛县—光伏光电产业发展论坛”、“智汇沛县—江苏大学灌排产业专场”等系列产学研活动。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了“沛县苏农科院畜禽加工技术研究中心”、“沛县南信大技术转移中心”、“沛县灌排产业技术研究院”、“沛县畜禽肉制品研究院”、“徐州天裕南强能化新材料工业研究院”等10家产学研创新载体,全县211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校企联盟。为企业引进“双创博士”2人、“科技副总”50人。
(四)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承载功能
出台《沛县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动态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档升级。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星创天地6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江苏省光伏科技产业园1家、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3家、便利店7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5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技术中心13家、研究生工作站23家、博士后工作站14家。
二、存在问题
(一)科技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创新机制建设方面往往是停留在贯彻落实省市政策层面,未能有效结合我县科技创新实际情况,在整合全社会资源营造大的创新环境、谋划科技长远发展、科技创新中制度设计等方面缺少深入思考探索,创新机制建设缺乏地方自主性。
(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发展革新,必须依靠企业自身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不足,技改经费投入和市场开拓的能力不足,缺乏竞争力较强的科技研发部门,更缺乏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没有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科技对经济的拉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比较薄弱
我县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不足。同时,由于经济实力、人居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以及现行的人才政策,现有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同时,科技部门管理人才紧缺,存在队伍老龄化问题。
(四)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县对科学技术在创新驱动战略中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科技创新规划设计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紧紧结合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情况,围绕我县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伏光电等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加强工作领导,认真研究和探索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制度设计、政策落实的主导作用,在完善创新政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创新主体、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寻求突破。
(二)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协调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扶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县树立尊重创新、尊重科技人才的意识,营造自主创新的科技氛围。
(三)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奖励机制,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针对我县的人才现状,制定引进鼓励人才优惠政策,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口联系,努力做好招才引智。重视、关心科技人才的培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保证研发项目经费,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进行奖励,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加快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科技创新团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激活科技创新要素
要着力集聚创新要素、聚合科技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创新集群,全力推动沛县科创园建设。加快建立信息服务、成果转换、科技风险投融资和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等创新平台。通过科技企业组建行业协会、企业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企业政策、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检验检测等资源共享,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和完善全县科技信息支撑体系,促进我县科技创新质量不断提升。 (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