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工作报告

关于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2-09-01 访问量:

——2022年8月30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和经济工委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812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梅良杰带领县财经委员会委员到县经济发展局调研,会议听取了沛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并对各项数据进行了认真研讨,报告如下:

一、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局地反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等不利因素,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始终锚定GDP、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双超千亿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大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县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2.15亿元、增长3%,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02.8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3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57亿元、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260.21亿元、增长8.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77.3元、增长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外向型经济、节能环保完成序时任务。

对照年初县人代会确定的11类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研发经费支付、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就业、外资外贸、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7类指标超额完成序时任务,GDP、工业开票销售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类指标与年初目标有一定差距,但经过下半年的扎实工作,全年目标必将顺利达成。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能级持续壮大。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5家,累计383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4.03亿元,增长14.3%;规上工业增加值73.6亿元,增长6.4%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02.8亿元,增长12%“333”现代产业增势良好新型铝材、环保与新材料等9大产业实现产值274.8亿元,增长15.3%,总量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90.4%。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72家企业 入选2022年度首批省星级上云企业,居全市首位,11家企业通过省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服务业经济平稳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5.5亿元,增长3.2%,占GDP比重46.3%247家规上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5亿元,增长16.2%限上贸易业净增89个,净增数居全市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8亿元,增长3.5%,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22.2%3.7%46.3%14.2%企业培育加速推进,徐州聚正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康之源桑拿设备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量居全市第一现代农业提速发展。夏粮再获丰收,小麦种植65.2万亩,总产30.23万吨,较去年增0.4万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全省第一等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0%。稳步实施41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1.3%

(二)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夯实。招商引资成效明显。“765”计划市认定签约项目54个,完成全年任务的60.7%;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8个,完成全年任务的87.3%。招商引资“1号工程稳步推进,总投资53.1亿元的上海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30MW投入运营,170MW开工建设,8月底可并网发电;总投资3亿美元的华润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已完成签约。重大产业项目有序实施。年度实施的145个市县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120个县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3.3%25项市重大产业实施项目完成投资74.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0.5%,五誉兴纱线及纺织布等3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765”计划开工、投产项目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5.8%66.7%,完成率居全市前列。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544户,新增资金总额186.08亿元,其中新增企业2895户、资金总额177.98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5635户,资金总额7.74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资金总额0.36亿元。审批项目510个,总投资604.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05个,总投资506.7亿元。

(三)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动能加快培育。重点领域改革开展有序。行政审批改革提速增效,56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一件事实现0.5个工作日办理常态化,开办速度全省领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走在前列,全面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线上流转交易工作,三审五书的沛县模式在全省推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5家、推荐公示36家。深入推进政产学研金才协同创新,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7项,沃凯氟、宏阳新材料等3个国家外专项目通过科技部审核。积极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产学研对接,新增校企合作联盟10家。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实际使用外资1.16亿美元,完成市任务的51.6%;进出口额64亿元,完成市任务的58%;服务外包执行额3.22亿美元,完成市任务的53.7%,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0.67亿美元,完成市任务的63.8%

(四)城乡融合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逐步优化。城市配套不断完善。年度90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52项,湖西职教园一期、歌风台改造提升等13竣工,开工率、竣工率均创新高,丰沛铁路桥、汉润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顺利推进,新时代大厦、大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徐沛运河郊野公园入选全省城市特色风貌塑造项目。美丽城乡建设持续深入。杨屯美丽宜居小城镇、丰沛运河生态修复等5个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全面完成,启动建设18个美丽宜居村庄,改造完成12公里农村公路,完成成片造林19200亩,建设绿美村庄12个,农村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行工作有序运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11件问题,已办结9件,阶段性办结2件;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的138个点位问题已完成整改122个,正在推进整改16个。城区优良天数128天,优良率70.7%优良天数比率、改善幅度均居全市第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437个集中式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完成。

(五)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保障更加稳固。年度投资15.1亿元的20项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其中人大票决的16个项目按节点稳步推进。公共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达52亿元,占比77.6%。居民收入增势良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40场,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4人。社会事业优化发展。新(改、扩)建学校14所,湖西职教园投入使用,9所小区配套幼儿园、3所老年大学加快建设。新建医养结合中心64370平方米,改造面积4200平方米,新增医养结合养老床位1800张。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常态化疫情防控从严落实,累计接种疫苗239.58万剂次。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成运行,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实战化运用,接边地区保持长期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存在问题

(一)主要指标距离年初任务差距较大。GDP增速、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项指标分别低于年初任务4个、18个、18.8个、2.9个百分点,GDP要完成全年增长7%的目标,下半年增速要达到9.7%以上,完成全年任务压力较大。

(二)缺少顶天立地的工业大项目。今年我县没有市政府一号工程投资5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只有一个,没有投资在百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工业项目不多,项目体量依然单薄重大工业项目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带动性严重不足

(三)重点领域的改革仍需与时俱进。招才引智工作仍需加强,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来。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项目依然存在很大瓶颈,我县人才政策仍需要重大突破。营商环境仍需改善,放管服改革需持续深化对实体经济的培育情怀和亲商、重商、安商的营商环境仍需要落到实处。

    三、工作建议

(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立足我县“333”现代产业体系,紧紧抓住重大项目招引这个牛鼻子,加强调研、瞄准方向,既要铺天盖地的小项目,更要顶天立地的一号工程,以大项目和一号工程的招引落地壮大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增强对全县经济的带动性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全县145个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强化分析研判和工作调度,切实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三)持续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县战略,让《沛县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细则》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引进、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落户我县,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智力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纾困惠企利民政策和措施,确保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有效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实现更大发展以重点领域的持续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022年全县16件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为抓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局地反复和国际复杂局势的不利影响,坚决把控住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个底线,努力补齐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环保、安全等诸多短板。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作用,保障好百姓最大的民生。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