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工作报告

关于沛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査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0-08-24 访问量:

沛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根据沛委发〔201960号《中共沛县县委关于建立县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文件要求,为全面深入了解全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7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兴常带领县人大财经工委,对县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依法为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支配的各种经济资源,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其他行政事业性资产。2019年沛县行政事业性总资产已入账价值为150.54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111.66亿元,其他行政事业性资产38.88亿元。2019年,我县本级纳入统计的行政事业单位206家,资产总额111.66亿元,较2018年减少40家、11.79亿元(根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2019年度开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负债71.61亿元,净资产40.05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34.04亿元,占30.49%;事业单位资产总额77.62亿元,占69.51%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制度先行,以制度建设促进资产管理规范化。先后制定了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全过程资产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制度基础。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建立既相互衔接又有效制衡的工作机制。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单位使用、财政监管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财政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和主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能。

2.优化配置,以强化手段推动资产管理高效化。加强源头管理,切实做好资产配置与政府采购管理的有机结合,严把资产入口关,将新增资产配置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管理。运用共性设施,抓好建设源头,推动建立部门之间资产的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全面加强对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共享共用等各环节的风险控制,将国有资产使用收益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规范运营和高效使用。

3.技术支撑,以信息化推进资产管理精细化。201910月在全省县级率先启用资产云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政府资产全口径、全生命周期、全员管理,初步建立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账面资产信息数据库,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在资产配置、资产变更、折旧计提、资产账与财务账衔接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各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全县资产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单位及个人依然存在重资产、轻管理重购置、轻处置的认识和思维,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2.资产权属、底数有待进一步理清。受多种因素影响,尚有部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存在权属不清、基数不明、家底不清的问题,有的单位国有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或者没有相关资产账目,对新增、处置、毁损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清理和账务调整。

3.资产使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各项资产配置、处置管理办法执行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国有资产报废核销意识淡薄,处置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手续不全、部分国有资产处置收益未纳入财政管理等情况。

4.资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县负责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财务兼职,甚至有的是一人身兼数职,很难做到对国有资产的全面了解。由于定人定岗未落实到位,人员变动频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掌握不深不透,资产管理员管理意识和业务能力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强化认识,落实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和行政单位要深刻领会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深远意义,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统筹优化国有资产分类归口管理,明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责任主体,进一步强化财政部门综合管理职能和主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和单位切实承担起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具体管理,不断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实效。

2.调查摸底,弄清家产底数。继续全面开展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落实好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把底数弄清、情况吃透、问题找准,做到实物清楚、数据准确,逐项对产权进行确认登记,全面摸清家底。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各类资产的会计核算,做到账实相符,确保资产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完整。

3.完善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突出部门和单位的主体管理责任,强化职责分工,建立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密切财政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综合考评、业绩考核与利益分配挂钩的科学考评监督体系,硬化责任约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4.强化队伍,提升国资管理水平。强化自身建设,打造过硬队伍。明确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定人定岗配齐配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明确资产管理各岗位的职责。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业务培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资产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