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关于全县水环境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1-12-09 访问量:
县人大常委会第二调研组
按照沛人常办〔2021〕27号《2021年沛县水环境治理专题询问会实施方案》要求,为全面掌握全县水环境治理实际工作成效,确保询问会靶向精准,问水有的放矢,11月11日至16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贺伟带领调研组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到城区及镇村一线开展问前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现场察看、数据比对、随机问询、调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县新老城区及13个建制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情况进行了系统了解。11月18日,调研组又会同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赴睢宁县实地考察学习水环境治理经验,务求提升我县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1. 新老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十个必接”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情况。(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沛县城区现有老城、新城区、开发区3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水处理能力11.5万吨/日,目前日收集、处理生活污水约10.3万吨/日。大屯矿区5座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移交水务局管理,建成总规模3.2万吨日,目前处理污水约2.6万吨/日。目前沛县主城区总面积27.63平方公里,建设雨污水管网总长255公里,其中老城区为雨污管网总长120公里,约70%道路已经实现分流;新城区按照雨污分流建设,建成雨污水管网135公里。
(1)新城区污水处理厂情况。沛县新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周勃路北侧运河路西侧,占地69.99亩,设计总规模5万吨/天,一期建设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采用A2/O+MBR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标准。项目采取PPP模式,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由宜兴市欧亚华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与沛县城投公司组建沛县铭都水质净化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行工作。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开工建设,2020年8月完成建设试运行,2021年1月正式进入商业运行。目前设施运行正常,效果良好。新城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新城区(滨河路以北、东环路以西、汉源大道以东、萧何路以南)范围内生活污水处理,目前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水量约2万吨/天,进出水均安装在线检测,并与监控平台联网,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尾水进入张双楼大沟,日产污泥约8吨,通过建材利用安全处置。
(2)沛城污水处理厂情况。沛城污水处理厂是沛县采取BOT方式进行建设的首个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由江苏大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总规模为5.5万吨/天,2019年实施的增能技改,增加0.5万吨/天的污水处理能力,新增垃圾渗滤液调蓄池和除臭系统,并改造中控和提升厂区形象,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水厂出水水质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一2002)一级A标准。沛城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老城区(东环路以西、南环路以北、滨河路以南、徐沛河以东)范围内生活污水处理,目前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水量接近满负荷,进出水均安装在线检测,并与监控平台联网,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尾水进入徐州市尾水导流通道,日产污泥约36吨左右,通过建材利用安全处置。
2. 新老城区雨污分流(包括主次干道、老旧小区)工程改造规划建设情况。(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新城区控源截污情况。新城区排水建设为雨污分流,但是新城区部分小区尤其老旧小区存在雨污混流、阳台洗衣机水排入雨水管网、车库改造雨污混接的问题。针对雨水管网流污水的问题,2020年,水务局组织实施了新城区排水管网清淤检测工程,经排查共发现小区、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雨污混流点位40余个,市政管网混流4处,并根据这些问题,委托设计院进行改造设计,于2021年4月起集中实施了改造,目前小区、医院、学校等庭院混流截污已经改造完成,铺设截污管网2公里,铺设雨水管网2公里,改造市政管网1.5公里。同步,对于新开发小区,严格审查开发企业的排水设计,阳台必须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
(2)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情况。沛县老城区东风路、歌风路、新沛路、红光路、正阳路中路、正阳南路、香城路、汉城路中路、汉城南路、汉源大道、青年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已经完成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但仍有迎宾路、滨河南路、汤沐路等道路雨污合流。针对老城区雨污合流问题,2018年编制了《沛县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其中对老城区的雨污分流进行了专篇规划,为解决老城区雨水无出路问题,以汤沐路为界,将老城区划分为两个排水片区,在东风路(正阳路-东环段)建设一座排水箱涵,将北部片区雨水引入一号沟,向东排入苏北堤河,沿歌风路建设一座排水箱涵,将南部片区雨水接入二号沟,向东排入苏北堤河,以排水箱涵为建设主线,从排水下游向上游结合道路改造逐步实施箱涵所到达区域内的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目前歌风路排水箱涵已经完成,东风路(红光路-东环路)排水箱涵已经完成,随箱涵一起建设的正阳路、香城路、东风路雨污分流也已经完成。
(3)排水设施专业维护情况。2021年3月将城区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委托社会专业化公司实施,包括井盖更换、管网清淤疏通、局部改造、城区排水防涝等,年运维费用246万,提高排水设施运维水平及机械化效率。
(4)主次干道雨污水管网建设情况。2021年,根据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完成了东风路、歌风路、汉文路、张良路、永兴路、夏侯婴路、任敖路、幸福东路、锦绣路、汉源大道等市政道路的雨污水管网新建及改造工作,共铺设雨污水管网28.5公里,全县所有新建(改建)道路雨污水各行其道,实现雨、污水彻底分流。
(5)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情况。2021年计划完成12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迎宾小区、铁建公司家属楼、金星小区、石油小区4个小区改造任务,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涉及户数1236户,铺设雨污水管网6643米,投资额约548万元。老旧小区排水改造方案采取废除现状合流管线,新建雨污水管线,实施雨污分流,新铺设DN400-800雨水管,楼前楼后新建DN300-DN400污水管主、支管,雨污水分段接入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其中,迎宾小区、铁建公司家属楼合并改造,铺设雨水管网1988米、污水管网2495米,南区分段排入迎宾大道和新沛路,北区分段排入红光路和歌风路。金星小区铺设雨水管网580米、污水管网650米,雨污水分别接入水果街。石油小区铺设雨水管网480米、污水管网450米,雨污水分别接入向阳路。原计划四季度再启动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目前设计方案已完成。按照我县满足“四个启动条件”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要求,由于汉街小区、沛城镇家属院、蔡庄楼、棉麻楼、矿楼、汽车站楼、静怡楼、液化气楼等8个老旧小区小区内违建较多,部分居民不同意拆除违建,暂未进行小区改造,顺延列入2022年度改造计划。2022年计划改造12个老旧小区(除改造上述8个小区外,新增滨河小区、怡园小区、罐头厂楼、歌风新区4个小区),新铺设雨污水管网19039米,预计总投资约1570万元。
3. 十三个建制镇主副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改造、运维、监管及配套管网“十个必接”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情况。(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镇街道)
全县1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由我县各级政府投资,于2011-2013年建成,总规模3.15万立方米/天,配套管网180余公里,建成后由镇级政府自行运营。由于运维不专业、资金缺乏等因素,导致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出现运行负荷低、工艺缺失、管网配套不完善、设备损坏严重、水质不达标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县认真研究,狠抓落实。
一是摸清问题所在,精准制定措施。2018年,由县水务局牵头,组织属地政府、设计院、兴蓉公司组成工作组,对全县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大排查,从厂区构筑物设备到污水管网,再至排水户接管情况,对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编制并实施了《沛县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运行实施方案》。二是落实专业化运维,实施提升改造。将1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运维纳入沛县供水PPP项目中,引入成都兴蓉环境优秀的管理经验、技术优势及雄厚的财力,实现了供排一体、厂网一体。实施1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2.21亿元,将原工艺改造为A2/O脱氮除磷工艺,更换损坏设备、完善在线检测、增加运行智控等,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新改建配套管网56公里,对原管网进行疏通、养护,严格按照“十个必接”的要求,落实排水户的接入,编制完成“一图一表”,为后续管理提供支撑材料,不断提高污水收集能力。三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制定《沛县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沛县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通过城乡建设“十个一”工程考核、乡村振兴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等,落实污水处理责任,强化污水处理监管,保障了各项工作稳步持续推进。
目前,13个建制镇均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总规模3.15万吨/日,目前处理污水约2万吨/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的原则,通过落实一系列措施,我县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维水平及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有了大幅提高,镇级污水处理厂运行率偏低、运行负荷不足的问题已得到全面整改,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尾水排放稳定达标。
4. 农村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规划设计、建设投用、运维管理情况。(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各镇街道)
为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南四湖水环境,2020年我县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专项规划,决定利用3年时间,投资33亿元,采取社会建设和运行模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
2021年完成自然村治理数268个,沿湖203个自然村完成治理,沿湖自然村治理全覆盖,同步实施配套管网工程和入户污水收集。年底前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日处理能力得到3.9万吨,入户收集率达到70%以上,已委托第三方进行设施运行,计划年底前运行率达到80%以上。三期工程覆盖村266个,设计站体189站,建设完成85%,设计管网铺设总长812.686 千米,目前,施工完成65% 。除先行试点建成的村级污水处理站运行基本正常外,其余建好的站体实际运行率不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新老城区市政管网雨污合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城区开发之初对地下管网没有统一规划设计,而且施工质量把控不严,出现新城区管网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管网渗漏和塌陷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红光路、韩信路、汉邦路等道路不同程度存在污水外渗至雨水管网、地下水渗入污水管网等现象;老城区约70%的市政道路已实施雨污分流,但整个老城区未形成统一的雨污分流体系,汛期大量污水随城区排涝排入自然水体,影响河道水质,雨水混入污水管网,降低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区建设年限较长,市政排水设施移交水务局之前长期无人管理,淤积、损坏严重,2020年底,水务局对该区域市政管网进行了彻底的清淤及检测,发现大屯煤电中心区市政管网雨污混流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沛龙公路的水质。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年限较早,工艺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污水处理需求。
2.小区、商业街、小街巷混流问题依然存在。沛县老旧小区内部雨污混流、阳台洗衣机污水排入雨水管、车库改成商铺或者居住,污水私改乱接非常普遍。除雨污混流外,大部分小区物业对小区内的排水管网维护不到位,经常出现管网堵塞、污水外溢的现象。另外,近两年新建小区虽然在阳台进行了雨污分流,但是有业主为阳台装修美观,私自将污水管网拆除,并将洗衣机接入阳台外的雨水管网。与老旧小区相同,早期建设的金茂广场、福泰隆商业街、汉街等商业街区,新正路、女人街、水果街等小街巷,依然是雨污混流,而且排水设施维护不到位,污水外溢问题也较为突出。
3.企业、庭院、“小散乱”混排乱排问题尚未有效治理。一些小商铺、小餐饮、夜排档、洗车场等小排水户私改乱接较为严重,尤其餐饮企业,将大量油污排入管网,易造成管网堵塞,形成污水外溢。一些工业企业、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等也存在雨污混流。
4.镇区集污分支管网铺设不够健全。2019年之前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无法正常运行,出现“晒太阳”现象,设备陈旧、工艺缺失,不能达标排放。为此,2019-2020年,县政府采用PPP模式,投资2.21亿元,对1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目前,水厂工艺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水质达标排放。但是各镇分支管网和入户管网铺设不到位,存在管网空白区,大量小散户未进入市政管网;大部分污水处理厂负荷进水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进水COD浓度普遍较低,因镇区市政管网和庭院内部排水体系多为雨污混流,污水“半路下车”、好水“半路上车”,加之,受地质、渗水等因素影响,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北部乡镇较南部乡镇平均进水浓度稍低。
5. 村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缓慢。整体推进不够理想,村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面广量大,开挖敷设管道建站进度较慢,多数提升井施工位置不具备开挖条件,有的位置没有工作面积,有的开挖影响周围已有建筑物及设施。特别是分支管网铺设施工难度较大,节点计划施工异常,工程进展非常缓慢。目前,大部分工程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建设工期拖延时间较长;工程监管不够到位,建设缺乏有效的质量及安全监管机制,工程施工层层分包,部分工程施工衔接出现问题,施工标准不够统一规范,工程质量参差不齐,一、二期与其他单位的对接质量问题比较多,虽然有了处理方案,但仍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善施工上的质量问题;施工管理不够规范,村内大面积管网铺设造成的破损路面长期得不到回填恢复,管材露天散放及破挖土石方无序乱堆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行人和车辆通行,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群众对此意见较大,诉求反映十分强烈。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 精准实施城区治污专项攻坚计划。要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攻坚,城镇建成区范围内应划分区域、分门别类、分年度集中整治,做一片成一片,确保城镇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实现“污水不入河、外水不进管、进厂高浓度、减排高效能”,全面构建“源头管控到位、厂网衔接配套、管网养护精细、污水处理优质、污泥处置安全”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新格局。
2. 加快完善污水处理集污系统建设。针对污水收集量不足,集污管网不配套,污水不能全收集的问题,应当厂(站)网同步建设,厂(站)、网建设应有合理比例,集污管网要超前于污水处理厂(站)建设,保证资金合理分配和工程发挥应有的效果。要严格落实集污管网“10个必接”原则要求,补齐收集污水的“欠账”和“短板”,加快推进城区主次干道、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县政府要制定切实方案,落细落实整治措施,确保小区、商业街、小街巷、企业、庭院、“小散乱”等混排乱排问题得到全域彻底治理。
3. 规范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应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布局、模式多元、规范监管”的原则,根据地理位置、排污量和污水成分等因素科学合理整合,规范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工程。县政府应统筹考虑建设管理运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工程进展的调度调查,尽快协调解决规划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主管部门要强化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加大工程推进力度,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的区域效应,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效益。
4. 强化统筹协调和工程监管机制建设。县政府应发挥统筹职能优势,加强沟通协调,理顺工作关系,坚持“多规合一”,注重通力协作,统筹各部门规划建设要素资源,建立所有市政公共项目规划建设前置报备制度,由县政府统一扎口,统筹批准实施,切实规避工程建设各自为政、任意开挖、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拓展监管方式,加强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系统化、社会化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率,形成“政府监管、依法治水、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监督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县水环境治理能力水平。
5. 加强对污水治理PPP项目的评估研究。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实施不当,项目很容易陷入“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局面。县政府应结合我县水环境治理的实际成效,对污水治理PPP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要进行系统评估,深入调研,综合考量,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对其实际运营绩效进行评价认定。针对项目技术边界及运营标准不清晰,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往往集中在环境表象和水质本身,缺乏生态治理阶段性目标的设置,无法完全达到按效付费的问题,建议县政府要将项目治理理念从综合治理上升到生态治理层面,并在规划、设计、咨询等方面与之形成配套,明确项目阶段性考核重点,建立动态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我县污水治理PPP项目的综合效益释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