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纵横

监督纵横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监督纵横

问水那得清如许 为有善治碧水来 ——沛县人大五年问水助力水生态环境质量华丽蝶变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2-06-14 访问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真正用起来,切实做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水环境治理改善向好,是时代所需、发展所要、人民所盼,更是人大的职责所系。开展水环境治理专题询问会,既是人大监督政府有力有序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手段,又是回应群众普遍关切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沛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言出必行、干则必成”的坚定态度和决胜勇气,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久久为功,跟踪问效,督促政府靶向发力,高质量打造高颜值的区域水环境,助推全县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高。

 

控源头、重建管、活机制,推动水环境治理成果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通过县人大的韧性监督,全县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区污水处理厂及市政管网管涵建设、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村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固废处理中心建设、城乡河道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湿地系统修复等重点项目先后竣工运行,城乡环保工程建设不断扩张,水污染防治体系趋于完善,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健全,全县水环境生态质量实现“华丽转身”。一是工作推进氛围浓。通过落实“一把手”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人大监督、社会公众参与等途径,形成全县上下“一条心”、同下“一盘棋”、各方“一股劲”、合唱“一台戏”、共治“一方水”的强大合力和生动局面。二是治理方法路径明。坚持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标本兼治开展治理工作,逐步探索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为主,“生态修复、活水循环”为辅的技术路线,实现了治理从无到有、范围由小到大、投入从少到多、管理由粗放到精细的渐进深化。三是设施规模扩张快。城镇21座、建制镇13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或改造完成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总规模达21万吨,铺设雨污管网 130公里。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站 468 座,配套管网850多公里。四是机制监管力度大。建立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联防联控机制,建成南四湖区域水环境五联制度,常态开展区域协调治理。设置入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74家。五是环境改善成效显。保障“南水北调”和国省考断面及入湖河道水质,完成沿河水环境治理一期工程、19条劣质支流治理。实施龙固、杨屯河徐庄5个生态湿地保护建设工程,构建南四湖生态安全屏障。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Ⅲ类,徐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聚焦点、抓关键、强监督,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展现新作为

 

2017年换届以来,县人大经反复酝酿和精准把脉,确定把水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县人大十七届常委会履职重点监督内容,力求以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取信于民。五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生态之魂的理念,直面问题对环境叫板,旗帜鲜明向污染宣战,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治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治水工作的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每年的专题询问问题清单,县主要领导紧盯不放,责任整改到位。县对镇街年度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预留3分,全部用于集中攻坚选项。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南四湖水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7个专项小组。县主要领导和其他常委同志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全县涉水工作专题会议和视察调研活动,四套班子包挂领导和镇街均认领了年度攻坚克难任务。

加大资金投入,是做好治水工作的重要保障。县政府连年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超前考虑年度财政列支预算,集中财力予以保障。全县用于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总投入近100亿元,其中投资3亿余元实施了黑臭河道治理、新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生态河道建设等工程,投入4.06亿元对老城区及镇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全县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设资金投入突破33亿元。

部门协作担当,是做好治水工作的核心关键。各部门虚心接受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询问问题,立身治水职责,深入查找根源,着眼堵疏结合,科学制定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五年问题清单完成率达90%以上,“代表巡河”发现问题办结率100%。各部门发扬“5+2”“白加黑”连续作战的精神,奋战在治水工作一线,污水处理、管网铺设、截污控源、河道清淤、箱涵扩建、面源整治、给排水建设、生态修复等涉水重点项目工程有序推进。

依法有效监督,是做好治水工作的刚性推力。县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将专题问水进行到底。通过专题问水,问出政府的责任,也问出人民的期待,充分体现出人大监督的刚性和权威。五年累计问询问题151个,清单责任整改59个,每个问题都能够分门别类得到有效解决。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下沉一线调查研究,通过视察调研、实地走访、现场察看、数据比对、随机问询、调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把脉问诊”找病灶,“对症下药”开良方,倒逼责任部门抓实整改,推动治理工作落细落地落实。县人大履职担当,利剑出鞘,2019年9月,创新开展“代表巡河碧水行动”,将全县27条县级以上河道纳入代表巡河范围,99名县人大代表全部使用了“代表巡河”手机APP智能软件,辐射引领全县1450名五级人大代表志愿加入“护河阵营”,做到问题发现实时上传、办理结果线上回复、解决质效线下督察。自县人大“代表在身边”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参与“代表巡河”活动累计16298人(次),巡河发现问题清单交办177件,问题办结率100%。出台《关于在全县五级人大代表中开展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的办法(试行)》,激发了代表参与环保监督的积极性。县人大克服疫情不确定因素影响,开发应用“代表问水网上直通车”平台,制定实施《2021年全县水环境治理网上询问会工作方案》,形成“发布工作报告、实时上传问询、即时交办问题、平台答复意见、开展民意调查、公布测评结果、督办清单整改、审议整改成效”的“八步连环网上问水”模式,网询问题89个,清单整改11个,取得了良好问询社会效果。通过信息化监督手段的不断创新,代表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

顺应群众期盼,是做好治水工作的动力源泉。针对城区黑臭水体污染治理不彻底问题,县人大将汉源街道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全面治理城区黑臭水体的议案》列为2021年“1号议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议案督办,推进治理主体责任落实。县委、县人大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实地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专题调研,现场督办议案办理情况,提出系统治理和长效监管建议要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议案办理,着力破解治理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经过一年的集中整治,正阳大沟、佀楼河、刘寨大沟3条城区水体黑臭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碧水绕城水系贯通工程渐入佳境,“天蓝、地绿、水清”成为美丽沛县的现实模样,大汉之源、龙城水乡的生态底色越发靓丽。

 

补短板、提质效、促转型,推动水环境治理效能再攀新高峰

 

目前,沛县水环境治理中的表象及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一些长期形成的环境“欠帐”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治理建设管理中的“盲区”“漏洞”等“软肋”不容小觑,离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攻坚突破刻不容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针对短板弱项,沛县提高站位,系统谋划,明确了让水“流”起来、“活”起来、“清”起来的治水工作思路,突出以“消除黑臭、提升水质、有序流动”为目标,以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四大治理为重点,全域打造幸福河湖,建设生态美丽沛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用善治推动实现“水环境源头治理”向“水生态系统治理”质的跨越转变。

注重统筹抓推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为统领,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内涵内化为认识问题的世界观、解决难题的方法论。对照中央省市要求和民生需求,加快补齐短板,巩固治理成果,健全长效机制,防止污染反弹回潮。突出以法治思维行权履职,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加强联合联动执法,敢于亮剑挥拳、动真碰硬,依法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

聚焦整改抓推进。压实部门和属地责任,拧紧责任链条,建立环环紧扣、人人压担、层层传导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协调作用,科学完善联动机制,部门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现象发生。针对问询问题,各责任部门单位逐项列出问题清单,逐条细化分解任务,逐件明确整改责任,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见着落。

保障投入抓推进。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整合现有各项涉水资金,保障水环境治理工作需要。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省水环境治理项目资金补助,镇街统筹考虑治水的资金安排,确保资金用在全县重大污染减排、水环境治理等项目的奖励和补助上。撬动财政资金杠杆,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水环境治理领域。

强化监督抓推进。建立重点挂牌督查机制,对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实行挂牌督办。落实对全县河流交接断面、河道水质的考核机制,建立公开通报制度,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完善工作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人大完善切实可行的监督举措,将工作交办、听取汇报、专项督查、专题质询、实地视察和满意度测评等环节贯穿始终。充分运用“代表巡河”“代表发现”等“铁脚板+大数据+网格化”信息化手段,寓支持和服务于监督中,推动县域治水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问水那得清如许,为有善治碧水来。“守护碧水清流,留住美丽乡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许与梦想。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工作永远在路上。沛县人大常委会坚信,只要全县上下以责无旁贷的担当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同心同向,同步发力,沛县的水生态环境行将刷新水木清华、碧水微澜的高光时刻,阔别已久的“下河游泳、清水戏鱼”昔日美好图景必将回归重现,“水清、河美、岸绿”的和谐共生美丽画卷定能永续延展……             (黄浩)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