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工作报告

关于贯彻实施《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22-07-20 访问量:

沛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联动开展《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执法检查的统一部署,7月上旬,沛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成员和政府相关部门认真学习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对照条款自查自纠,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中旬,检查组对《决定》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通过实地察看、走访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形式,详细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加强空间管控、文旅融合发展等各项工作的进展,全面了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成果效益、存在问题、面临挑战、下步打算等,并针对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情况

20201月《决定》实施以来,县紧紧围绕运河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运河生态的保护和修复,突出以航运灌溉排涝大走廊、绿色生态涵养大长廊、文化旅游景观大画廊的三廊建设项目为载体,着力把沛县段建成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不断加大资源保护和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特色保护亮点纷呈,文脉传承生生不息,产业培育转型升级,文旅融合蓬勃发展,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为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两个争做目标实现发挥积极的引领推动作用。

(一)抓好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加强重点遗址遗存保护展示。加强湖陵城遗址、沽头城遗址、阎尔梅墓等重点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推进龙固湖陵文化公园建设。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编辑出版了上中下三册约50余万字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沛县资料汇编》,调查整理了5321个“非遗”线索资料,先后有 48个项目被批准为县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2项,省级8项,市级5项,县级32项。先后有5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沛县云鸽唢呐艺术学校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唢呐)传承基地。三是不断挖掘非遗产品的文化内涵。强化产品的文化属性,推动沛县织锦进行高端文化创意设计,打造高端品牌,推动非遗产品产业化。启动非遗“以师带徒”计划,基地化、实体化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技艺。重点打造与大运河关系紧密的非遗一日游特色旅游线路。

(二)加快文化展示体系建设

一是升级、建设、开放一批特色展示点大屯安庄张光中故居红色纪念馆、张寨镇陈油坊王成启红色收藏博物馆、张寨镇中共沛县党史纪念馆、鹿楼镇烈士陵园纪念馆、杨屯镇农耕文化馆、大屯安庄渔村渔文化馆、魏庙镇大运河风情展示馆、安国镇五里三诸侯汉文化馆、歌风台汉文化展示体验馆、沛县博物馆馆中馆等陆续向社会开放;乡忆民俗馆、1978非遗产品营销策划馆、非遗生活体验馆、胡寨运河风情龙虾小镇力争年内运营。二是做好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的运河文化宣传推广举办大运河自行车赛、沛县大运河武术赛等活动。三是做好以研究、传承、提炼大运河精神为主题的《运河行者》期刊的发行出版工作;持续开展行走大运河、唱响大风歌抖音微视频大赛。

(三)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沿线文化产业。沽头城遗址、古运河遗址、沛县汉文化景区综合提升、沛县京杭运河撤渡建桥工程、微山湖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等11个涉及沛县的项目被列入2020年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2021年完成总投资2.8亿元的刘邦古村建设;完成总投资3596万元的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及配套设施项目;完成总投资7000万元的歌风台汉文化体验中心项目乡贤艺术馆投入运营;按序时完成总投资4.6亿元的丰乐万亩玫瑰大世界项目;完成总投资2.5亿元的汉兴1978文化传媒等项目建设。2022年,力争完成总投资11.68亿元的沛县排水完善提升工程,总投资4亿元的G518大屯至微山湖段改扩建工程,总投资6.2亿元湖西洼地治理三期工程,总投资共3300万元的五段镇、魏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总投资3.5亿元的沛县汉文化景区综合提升项目,总投资2.8亿元的刘邦古村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湖西农场韩楼村田园综合体二期等项目。二是培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沛县运河红色文化一日游”“汉文化一日游”“非遗展示一日游”“汉文化研学游”“汉文化祭祀游”“汉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精心培育大美沛县·龙城水乡游、生态沛县·休闲度假游等精品游线项目,狠抓以上项目的落地开工运营,为把沛县段建成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三是以节促旅搭建平台。举行第十三届中国沛县刘邦文化节系列活动——首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讨会邀请六位省市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交流发言,观看了专题片《运之河·沛》,参观考察了沛县汉姿非遗文化馆、沛县博物馆、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安庄渔村等沛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中国运河网全程参与并报道。拍摄制作《运之河·沛》视频短片,通过展示沛县段大运河的风貌,从历史文化、遗资源产以及现代建设等方面系统地展现了沛县,诠释了沛县从生态、文化、旅游三方面加强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打造好江苏运河北大门的意义。四是文旅品牌数量质量提升。2021年品牌创建工作收获颇丰,对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6月大屯街道安庄社区荣获江苏省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8月荣获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8月沛县安庄渔村、沛县千岛湿地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名单;11月沛县荣获长三角最佳悠享旅游城市;12月荣获中国美丽乡村旅游名县;田美韩楼、大屯街道宋庄获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推动生态运河建设

一是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沛县段核心监控区主要涉及大屯街道、沛城街道、胡寨镇、魏庙镇、五段镇,最终划定沛县京杭大运河核心监控区总规模为15827公顷。其中1000米范围为滨河生态空间,面积7690公顷;1000米至2000米范围为核心监控区其他区域,面积7561公顷;城镇建成区面积共576公顷。临水边界长度:33千米。二是全力治理流域污染。河湖水质持续改善。聘请水利和环保专家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19条劣质支流进行综合整治,在10条主要入湖河道建设水质监测站,做到实时监控,发现水质异常及时排查应对,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比例100%,徐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黑臭治理成效明显。坚持从源头找问题补短板,对城区5条骨干河道实施生态化治理,排查整治40处雨污混流点位,提升改造雨污分流管网56公里,新建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5处,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优化碧水绕城调度机制,打通刘寨大沟调水通道,实现精准生态补水。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日处理3万吨的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城区污水处理达到8.5万吨/日;2个省级开发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尾水导流4万吨/日,园区企业污水出厂纳管全部实行暗改明1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尾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三是保护运河生态系统。沿湖地区建成农田退水示范区6个,水利部、省市督办的鱼塘退养186处、1万余亩,全部破圩还湖,稻虾综合种养突破6万亩,清理取缔入湖河道及支流沿线200米范围内散养户403家、规模化养殖场31家;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4座煤矿矿井水深度治理;完成湖陵、龙湖湿地等2个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项目,龙湖湿地获批省最美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安国湖湿地顺利通过国家级湿地公园验收;11个小流域治理纳入中央环保资金项目库;155艘沛县籍船舶完成生活污水防污改造;最高检南四湖专案交办两批次70件公益诉讼案件,已全部落实整改;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入选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

(五)提升大运河现代航运水平

一是推进绿色现代航运建设。518国道(大屯至微山湖段)改扩建项目。本项目路线起于在建微山船闸,沿现有道路向西,经南四湖闸坝收费站、小营村、小屯村、东姚村,止于与253省道交叉处,路线全长4.818公里。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一般路段路基宽度25.5米,城镇段路基宽41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概算投资20703.29万元。目前已完成部分路基及桥梁工程。项目拆迁量较大,推进较困难。427 省道改扩建工程项目。427 省道是新一轮省道网规划中新增的省道干线,起于与在建S272交叉处,沿南环路向西,与 518 国道相交后折向南,经济徐高速沛县南互通连接线,再向南利用现状沛敬路(X204)接入 322 省道。 本项目全长27.41公里(不含完全利用段5公里),断面形式分为三种:起点至圆球处为新建段长4.88公里,双向6车道,按市政道路断面设计。涉及沛城街道、胡寨镇。路面改造段为济徐高速连接线长10公里,双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8米。沛城街道、汉兴街道、张寨。高速连接线向南至S322为改扩建段长12.4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2车道,路基宽16.5米。敬安镇、河口镇目前已建成通车。

(六)强化河道水系综合利用

一是全面加强河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出台《沛县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南四湖县镇村三级河湖长461名,设置省市县河湖长制公示牌740个。制定实施《南四湖一湖一策方案》,建立县级河湖长会议制度、巡查制度、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10项,打造集巡河、水质监测等功能的一体化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县级河湖长每季度至少巡湖一次,镇级河湖长每月至少巡湖一次,村级河湖长每周至少巡湖一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交办问题、处置问题,有力推动工作开展。二是持续推进河湖治理。动真碰硬开展河湖两违三乱整治,做到辖区内列为重点整治对象的微山湖、京杭运河及26条县管河道全覆盖,有力维护河湖生态健康。2018年以来,纳入省市认定交办的643处,河湖两违三乱整治任务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验收,销号率为100%,位列县(市、区)前列。三是水源保护持续加强。加强保护区核心区管控,投资0.8亿元实施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保护工程。加大保护区环境整治力度,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违法圈圩、网箱养殖、乱种乱建全部取缔,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的保护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3亿元拆除、迁移保护区内生活居住设施、餐饮饭店10余处,完成保护区内3300亩封闭鱼塘的清理。目前,保护区内无任何排污设施和环境安全隐患,达到国家水源地保护标准要求。同时,在保护区关键点位设置监测点9个,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四是河湖空间有效管控。从河面清洁、岸坡整洁、河堤完整、河滩平整、水系畅通、绿化完好、污染防控、管护到位八个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河湖公共空间治理。20198月至今,累计整治县级河道26540公里,镇级河道163608公里,村级河道553720公里,村庄坑塘1633处,完成苗木绿化382万平方米,草皮护坡189万平方米。五是加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投资8.05亿元实施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编制实施《国考沿河李集桥断面水质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对重点断面实施精细管理,重点整治入河排污口、雨污管网、支流河道等污染因子,提升国考断面的水污染防治水平。投资2.43亿元实施碧水绕城水系贯通工程,对城区14条河道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努力把水引进来、让水动起来、使水清起来。开展清岸行动,对沛沿河、丰沛运河、大沙河、杨屯河等9条河流实施综合整治,完成各主干河道的违规排污口封堵,主要泄洪和排污闸涵口门装设监控设备,切实改善河道水环境。2019 至至今,国省考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六是巩固河湖水域生态空间管控。严格落实省级生态空间区域规划,着力实施南四湖徐庄水源地、京杭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微山湖风景名胜区地保护工作,对沛县237平方公里的微山湖湖西湿地风景名胜区,集中开展绿盾行动,共拆除码头40个,采沙船12艘,沙石站15个,清理挤占河岸、侵占湿地5100亩,禁止旅游开发、水电开发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活动。

(七)强化健全机制和要素支撑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调整沛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商会办推动解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主要职责、会议制度、报告与信息制度、督查考核制度、专项工作组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招商引资制度等。二是打造建设平台。20214月按照县委深改会精神,重组文旅集团;5月成立集团党支部和工会,研究制定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的制度文件《党企联席会议事制度》,完善了集团内部各项制度,制定了2021年工作计划。目前集团已正式运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设立大运河发展基金沛县子基金。根据《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财政局关于推进江苏省大运河(徐州)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相关工作的通知》(徐财基金[2020]6号)要求,沛县认缴出资2200万元,首笔出资88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规划方案不细。规划不够科学细致,虽然县政府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但规划、方案不够明确,规划还是停留在总原则、粗线条的层面上,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保护利用、城乡发展、公共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关系方面统筹考虑还不够全、控制详规还不够细。

二是系统建设不足。政策法规保障不到位,地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衔接协调不够,最为突出的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缺乏土地保障,有的项目与县总体规划有冲突,在推进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政策保障。区域协作联动不够到位,大运河是一条涌动的人工长河,文化带是一条流动的文化宝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县内外之间协同发展,虽然有的地方有一体发展的构想,但实际上并未付诸实施,这一块目前仍是短板。

三是协调机制不畅。县政府承担着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的主体责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却设在宣传部,工作职责履行由宣传部门负责统筹,而文化带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多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那里,宣传部门本身并不拥有人财物等可支配资源要素,对部门间利益难以取舍平衡,会商协调身单力薄,统筹推动收效甚微,协调联动尚未形成工作合力。

三、工作建议

(一)完善专项规划。对照省市专项规划,聚焦打造楚汉文化高地目标定位,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强化地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衔接协调,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规划、方案明确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二)科学系统建设。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为指引,系统抓、抓系统,积极推进大运河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文化空间的拓展与营造、原生态生活的维护与提升等各类运河文化项目建设,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在利用中永续发展  

(三)统筹持续推进要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有关综合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责任,建立完善工作会商协调机制,高效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重点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文化展示体系建设、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生态运河建设、提升大运河现代航运水平、强化河道水系综合利用、强化健全机制和要素支撑保障

(四)彰显地域特色。深度挖掘和全面阐释大运河遗存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提炼升华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依托我县底蕴丰厚的楚汉文化、漕运文化、沽头城遗址、古运河遗址、湖陵古城运河、大运河农耕文明等历史钩沉,对现有大运河文化展陈设施进行功能提升和展陈优化,讲好大运河故事,推动大运河文化传播,匠心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时代经典之作

(五)引领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完善落实基社会治理有效举措,打造彰显大运河文化内涵、乡村传统肌理和景观格局的村落集群,努力建设传承运河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幸福家园。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