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要闻

人大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人大要闻

冯兴振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沛县人大网 时间:2010-01-07 访问量:

冯兴振作政府工作报告

2009:化危为机 成就辉煌

    面对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始终坚持以保企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着力点,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机遇,坚定干部工作信心、企业家投资信心、群众消费信心和金融投贷信心,沉着应对,化危为机,全县经济在逆境中保持了“两优、两高、两快”的发展态势
    经济运行质量优、财政收入结构优。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不含大屯煤电公司),增长14.5%(预计,下同)。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4亿元,增长17%,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实现30.4亿元,增长3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1亿元,增长39.7%,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4.6%。税收总量、增量及占比均居苏北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高于省市,领先苏北,综合实力继续保持苏北前五强。
    投资高速增长、消费高位运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78亿元,增长56.4%。投资结构更加优化,投资方向和强度向大项目和规模以上工业集中,规模以上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7%;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突破百亿元,达到128亿元,增长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亿元,增长22%,总量、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城乡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农村消费增长超越城镇,成为支撑县域消费的重要力量。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20亿元,增长35%;增加值73亿元,增长22%;产品销售收入300亿元,增长35%;利税42亿元,增长41%;工业产品流通顺畅,产销率达93.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增量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56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48元,增长14.5%,增幅继续全省领先。
    面对冲刺百强的新任务,始终坚持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开展大招商、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工业特色支柱产业迅速崛起,生态肉鸭、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三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日益壮大,商贸物流、生态旅游、房地产开发三大城市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三化强县战略快速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依托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依靠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县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三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特色工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实现产值174.2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4.5%。铝加工产业集聚总投资100亿元的电解铝、铝板带、铝型材、铝箔等大型企业10家。煤盐化工产业集聚总投资150亿元的煤焦化、盐卤精细化工、PVC加工等企业13家。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总投资50亿元的肉鸭宰杀、熟食制品、果蔬加工等国家省市龙头企业35家。招大引强成果丰硕。全年新签项目108个,总投资226亿元;争取中央、省扶持资金8亿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3300万美元,完成自营出口3800万美元。成功举办2009中国铝产业高层论坛,组织开展500名浙商、清华大学上海同学会企业家看沛县等系列活动,2000余名客商来沛考察,与中煤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龙头项目。我县入选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三重一大”项目进展顺利。排定 “三重一大”项目30项,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筹推进,打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打响“‘三百’工程百日会战”,排定总投资400亿元的重点工商、城建、农业农村“三百”工程,领导包挂,部门推进,挂图作战,成效显著。开发区发展实现新跨越。按照“一个定位、六个到位”的要求,举全县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开发区综合实力有新提升、产业集聚有新突破、园区形象有新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完成业务总收入158亿元,增长52%。产业集聚度逐步提高,进驻企业达195家。开发区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两路两桥一厂一楼”等29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综合排名大幅跃升,在全省112家省级开发区中排名65位、比上年跃升30位,在苏北35家县办省级开发区中排名前10位,在徐州六县(市)居第2位。宜兴—沛县工业园被省政府批准为南北共建园区。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通过市委关于开发区高配职级的考核验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节能降耗指标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639吨和718吨。沛沿河水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李集桥国控断面水质实现可控达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达322天。成功创建江苏省质量兴县先进县。
    城镇化发展跃上新平台。115项城建重点工程全部完成序时,累计投资50亿元,初步形成以县城为轴心、镇区为节点、中心村为终端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城镇化率达40%。新城区建设快速推进。城建展览馆、新城人民医院、新四中、客运总站、质检中心等功能性设施进展顺利;华西·格林春天、阳光小区三期、惠民家园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建成了农民安置房10万平方米,安置930户。老城区改造成效明显。改造汤沐路景观,完善交通设施,整治交通秩序,实施城市亮化,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快建设243万平方米的26个住宅小区,实施小街巷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居民居住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和改造道路32公里,徐济高速连接线路面工程竣工。生态沛城日益靓丽。高标准建设沛公园,精心打造汉之源景区,全面改造汉文化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沛县文化旅游又添新亮点。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平方米。城市产业日趋繁荣。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61.2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城市产业招商进展顺利,引进了汉源大市场等项目。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举办了“5·18走进沛县‘欢乐购、欢乐游’”等活动,城乡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商贸物流、生态旅游、房地产开发三大城市产业活力彰显。城市管理和运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发展,开通了内环线16路公交东、北两线,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运营安全。实施公共照明、给排水、人行道、桥梁等市政设施维修改造,安装路灯4000盏,亮化率98%以上。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垃圾无害化率不断提高。变分头管理执法为综合管理执法,集中开展私搭乱建、交通秩序、门头广告等专项治理,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5万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小城镇建设势头迅猛。出台小城镇规划建设意见和实施办法,完成了13个镇区总体规划修编。以龙固、安国、张庄、敬安、魏庙5个中心镇为重点,实施重点工程35项,新建居民小区80万平方米,改拓建道路2.8万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2009年成为我县小城镇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
    农业现代化再创新亮点。以163项农业农村重点工程为抓手,突出“三棚扩张”致富农民,“三园提升”增强实力,“三村示范”统筹城乡,“三大创新”激发活力,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三棚扩张”全面推进。大力实施“511”工程,鸭、菜、菌“三棚”总量持续扩张,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6万亩,达到70.3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增量、增幅全省第一。生态肉鸭养殖突破1.5亿羽、年孵化苗鸭2亿羽、年加工肉鸭2亿羽,实现了肉鸭养殖、孵化、加工三个全国第一。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5万亩、特色蔬菜50万亩,成为全省特色蔬菜种植第一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全部实现无害化、粳稻化、优质化,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之一。打响了“古沛龙飞鸭”品牌,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肉鸭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我县荣获全国首家县级“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县”称号。“沛县狗肉”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定。“一村一品”工作连续三年全市第一。“三园提升”实现突破。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框架基本形成,龙飞鸭科技示范园建成投产。与中粮集团全面对接,编制完成农业全产业链基地发展规划,落实优质农产品基地10万亩。投资15亿元的汉源大市场、投资5亿元的苏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开工建设,敬安特菜市场投入使用。新建便民超市120家,为农服务社(中心)发展到245家。“农易搜”农产品营销网站覆盖全部行政村。宏达蔬菜、味真食品、中意三期、桂柳三期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三大创新” 活力凸显。着力破解土地零散、农户松散、市场分散、资金闲散、组织软散等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率先探索了“支部+合作社”的新型农合组织模式,创新了农合组织发展、投融资、农村人才培训三大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农地股份合作、农村资金互助合作“三大合作”,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水平、提升了农民素质、强化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全县建成“三大合作”组织778家,入社(会)会员13万人,带动农户18万户,占全县农户的70%以上。“三村示范”成效显著。坚持中心村试点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新村建设与土地复垦同推进,105个小康示范村梯次推进,48个旧村拆迁复垦全面启动,脱贫攻坚示范村建设实现新突破。疏浚县乡骨干河道18条106.2公里,整治村庄河塘312条、坑塘132个。新建农村公路28.9公里,改造公路危桥10座。新建小公益农桥80座。改造中低产田5.7万亩。实施脱贫攻坚项目370个,培训贫困劳动力7948人,4083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全县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胡楼村、草庙村荣获徐州市首届“十佳魅力乡村”称号。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三农”工作领先全省,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面对改善民生的新期待,始终坚持以办好投入10亿元的5大类50件为民实事为抓手,以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为载体,大力实施增收富民、保障安民、文明提升三大民生工程,城乡人居环境、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民创业热潮涌动,增收富民工程务实推进。全县民营企业新增527家,达到3625家,增长12.7%;个体工商户新增4919户、达到2.76万户,增长110.7%。财政安排亿元补贴资金,支持农民发展“三棚”;开展科技人员“进三棚、促增收”活动,帮助农民种好“三棚”;鼓励返乡农民工投身 “三棚”, “三棚”建设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再就业,对15万农民实施实用技术免费培训,对2.2万农村劳动力实施补贴培训,增加农民就业5万人;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550人,城镇新增就业9763人,328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开招录安排大中专毕业生300余人。我县被评为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县”。
    50件实事全面完成,保障安民工程高效推进。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符合城镇低保的2328户7054人、符合农村低保的19630户33710人全部纳入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再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96%、9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助学、助医、助残等 “七助”活动全面开展,免费为全县10万余名五保户、低保户、特困职工、农村70岁以上老人缴纳了医疗保险,为30万名农村育龄妇女、1.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健康体检,为35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400名贫困家庭精神病患者提供药品,为200名残疾人发放了轮椅。对新考入大学的238名孤贫高中生、7895名孤贫中小学生进行了救助。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政策,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群众9.63万人,农村改厕完成4.2万户。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10万平方米,改善了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迅速开展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和农业保险,确保了“6·5”、“6·30”强风、强降水、强雷电、冰雹自然灾害后群众生活安定、社会大局稳定,全县百万干群用行动和爱心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奋力抗灾的壮丽凯歌。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明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科技工作阔步发展。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18个,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增长120%。组织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46项,专利申请受理1500项、授权532项。争取农业科技资金全省第一,项目申报和专利申请、授权量全市第一。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实施县、省知识产权示范县、省科技富民先进县、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全国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在我县召开。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平稳实施,1.4万名教职工普遍受益。我县被评为“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沛县电大成功创建“国家示范性基层电大”,职教中心成功创建“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中学被授予省首批“四星级业余体校”。32所初中、115所小学通过市标准化学校建设验收。农村留守儿童食宿工程、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圆满完成。文体事业加快发展。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成功创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在苏北率先实现镇级文联全覆盖。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荣获“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称号。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送电影6000场、送戏120场、送图书11.5万册,建成农家书屋100家。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改善了县文化馆、剧团办公条件,镇文化站全部通过省达标验收,农村有线电视实现组组通。体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县世界冠军达16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0家,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甲流感防控工作平稳有序。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扎实开展,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和谐计生”品牌深入人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县镇两级世代服务体系全覆盖,新农村新家庭计划项目试点有序推进。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与祖国同行”大型图片展等一系列庆祝建国60周年活动。大屯镇79岁张公兰老人当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蔚然成风。
    面对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着力破解土地、资金、拆迁等制约因素,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政府创新力、执行力、公信力得到新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制约发展“瓶颈”有效破解。大力实施 “五年万亩土地节约计划”,扎实推进旧村拆迁和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拆迁农村旧居2106户,节约农村建设用地2140亩;开发复垦整理土地2.2万亩,新增耕地4370亩。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实现了拆迁公开、公正、公平。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职工利益和国有资产权益得到维护,用于企业改制资金2800余万元。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组建了沛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按照“诚信、共建、发展”原则,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深化政银企合作,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与市工商银行签定银政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沛公卡”成功发行;江苏银行沛县支行开业;成立了全市注册资金最多的沛县九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城投公司、国资公司、开发区发展公司等为平台,累计运作资金4.6亿元。新增贷款17.2亿元,增长49. 8%,增长率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我县成功跨入“江苏省第三批金融生态试点县”行列,被命名为“中国金融生态县”。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平安沛县建设深入推进,大调解、大防控、基层基础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率100%,城区技防覆盖率100%,连续4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平安建设先进县。法治沛县建设稳步推进,被评为市法治建设先进县。实施“阳光信访”工程建设,坚持领导带头接访,集中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妥善处理湖区、矿区关系,湖区、矿区保持和谐稳定。
    行政效能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严格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0件、政协委员提案207件。深入开展“两集中、两到位”,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行工作日午间禁酒,机关作风进一步改进。城南收费站停止收费。扎实开展“勤廉沛县”创建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审计、统计、物价、宗教、台侨、武装、人防、气象、邮政、保险、档案、地方志、老龄、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用三年的时间,地区生产总值由100亿元突破200亿元、240亿元;财政收入由10亿元突破20亿元、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由6亿元突破10亿元、15亿元,均实现了翻番,三年三大步,完成了历史性跨越。

2010:激情跨越   和谐惠民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坚持“三化强县、三业富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不动摇,更加注重抓调整促转型,更加注重扩内需保增长,更加注重抓改革增活力,更加注重惠民生保稳定,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增长1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性投资三个增长35%以上;外资、外贸、城市建设“三个翻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6%以上。着力打造“三区一圈”,即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长三角最大的铝加工集聚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煤盐化工集聚区、全国最大的鸭业经济圈。
    主要措施是:投资633.5亿元强力推进百项工业重点工程、百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百项农业农村重点工程,以“三百”工程为支撑,聚焦 “三个转化”,主攻“三重一大”,推进“三棚建设”,抓好“三项改革”,实现“三大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以“三个转化”为手段,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三个转化”,是指周边200万吨铝锭50%以上在县内加工,年产1200万吨原煤50%以上在县内转化,高效设施农业的初级农产品50%以上在县内加工。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沛县提出的“三个转化”目标,坚守环境保护“一条底线”,着力做好资源转化、产业集聚、技术创新、招大引强“四篇文章”,突出产业规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节能减排水平、竞争力“六个提升”,推动特色产业化、产业品牌化、特色产业规模化,努力把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个特色产业分别培育成500亿元的大产业。
    一是突出科学规划,狠抓资源转化。按照“大项目—产品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扶持和引导政策,明确主攻方向,扩大数量、提升质量、扩充体量,努力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传统产品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铝加工产业主要是依托电解铝,拉长铝加工产业链,加快形成投资200亿元的规模。煤化工产业主要是做强有机化工、做大无机化工、做优煤基合成材料,加快形成投资150亿元的规模;盐化工产业重点发展氯碱及深加工、纯碱及深加工、氯酸钠及深加工、氯气氢气综合利用和PVC深加工,加快形成投资100亿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生态肉鸭、果蔬粮菌精深加工,加快建成百亿元肉鸭大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突出“三重一大”,狠抓招大培强。强化领导带头、带领招商,按照“特色园、产业链、项目库、专业队”的思路,突出产业招商、专业招商,推行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全力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创新办好第八届刘邦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强化项目推进,坚持“五个一”工作法,加快建设总投资386亿元的215项工业重点项目,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快推进、建成项目快达产,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200亿元以上。强化存量升级,扶持壮大本土企业,形成典型带动效应,实现“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的升级。三是突出外资外贸,狠抓外向型经济。大力实施“东进”战略,加快思想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借力沿海开发,拉长外贸出口“短腿”,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实现外资外贸“两个翻番、双超亿元”的新突破。扩大利用外资领域,以二产利用外资为主体,着力提高一产、三产利用外资比重;扩展利用外资方式,扶持外资企业扩大规模、增资扩股,引导优质企业实现外资并购;扩宽利用外资区域,巩固港资、壮大台资、突破欧美。强化外资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和分值,加大督查力度,引导招商重心向外资倾斜。培植出口骨干企业,引进大型出口企业和外贸公司在沛建立生产基地或设立贸易公司,壮大自营出口企业队伍,力争出口企业突破40家。四是突出开发区建设,狠抓产业集聚。把2010年作为开发区“发展能力提升年”、“基础设施建设年”、“重大项目推进年”、“外资外贸突破年”、“共建园区跨越年”、“综合实力跃升年”,以“六个到位”为动力,强化特色园区,强化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集聚,打造千亿元产值开发区,跻身全省30强开发区。提升招商引资的穿透力,突出特色产业,突出重大项目,突出增资扩股,突出外资利用,调整优化结构,壮大产业集群。提高重大产业项目的推进力,全力以赴推进沃德15万吨铝型材、丰源3.6万吨铝箔、华丰第二个1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等总投资140亿元的10个重大产业项目,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县重大产业项目的示范区。强化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全面推进总投资6.8亿元的开发区铁西道路网络工程、安置小区、台商工业园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完成新开发面积3.8平方公里,实现“跨河发展、对接两区、西连高速、提升环境”。放大共建园区的辐射力,加速推进开发区与宜—沛工业园联动发展,不断提高开发区综合竞争力。突出镇域工业经济特色,完善中心镇域工业集聚区建设,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以奖代补,支持镇域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突出政产学研联合,狠抓技术创新。创新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加快建设以政府为纽带、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中心、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保障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全年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产品5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亿元。通过“产业引才、项目聚才、事业励才、机制活才、待遇留才”等办法,加快高层创新创业智力和人才引进。整合职教资源,培养适合沛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产业工人。强化节能减排,争创全国节能示范县。
    以建设生态园林、汉风沛韵、最佳宜居城市为方向,统筹城乡,大力推进城镇现代化。把2010年作为“城市建设突破年”,以投资207亿元的202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为抓手,精致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心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民心工程,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一是着力提升科学规划水平。按照“北连、东进、西扩”的城市发展构架,坚持“三城联动、南北一体”,彰显汉风沛韵。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交通体系、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专项规划,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以科学的规划打造城市精品,努力把沛城建设成为产业兴旺、人气兴旺、文脉兴旺之城,把 “刘邦故里、大汉之源”的城市品牌打造得更加响亮。二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新城区建设突出 “构建两网打基础、打造两带创特色、五区并进掀高潮”,重点打造10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新建沛公路东延长段等14条道路,构建新城核心区五纵七横路网,以地表水给水工程为主体,全面贯通新城供水、供气、排水地下管网;打造以河为带、以路为廊、以点为景的新城绿带,贯通扮靓刘园大沟、沛龙河、沛沿河三条生态景观带;快速构建以新城人民医院、新四中、卫生服务大楼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区,以中心商务区为主体的商业区,以新城写字楼、上海能源办公中心为主体的行政办公区,以惠民家园、大屯煤电新城嘉苑为主体的安居小区,以大风歌广场、三馆一院、奥体中心等为主体的文化休闲区,迅速掀起新城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新高潮。建设农民安置房80万平方米,实现新城核心区农民集中居住,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老城区改造突出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高标准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改造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建设住房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提升汤沐路综合整治档次,大力实施汉城中路综合改造工程。完善城区主次干道的绿化、美化,优化人居环境。三是着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水、热、气、公交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完善城区保洁、绿化管护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全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探索“数字城管”建设;开展马路市场、市容环卫、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营造“整洁有序、文明优美”的城市环境。四是着力推进中心镇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等向镇村延伸,完善镇区功能,提升承载能力,提高中心镇人口集聚和商业集聚力。高起点抓好镇级城管执法工作,建立专业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完善“政府规划、群众自建、社会共助”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大力实施“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按照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和有公共服务中心、有长效管理机制、有乡村文化的“五化三有”标准,重点开展“千村整治”活动,创建28个小康示范村。今年将成为我县城乡建设史上建设规模最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为明显的一年,2010年后的沛县村镇会更加繁荣,城市会更加靓丽,群众生活会更加美好。
    以现代农业“全市第一、全省率先、全国领先”为定位,突出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手段发展农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市场营销、质量品牌、建新拆旧和资金整合,大力实施总投资40.5亿元的120项农业农村重点工程,把发展“三棚”奔小康引向深入,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发展。一是打造全国最大的鸭业经济圈,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突出鸭业科技创新,扩大养殖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年出栏量稳定发展到2亿羽,年加工能力突破5亿羽,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鸭加工中心;创建“古沛龙飞鸭”养殖、加工、旅游、生态基地等系列品牌,形成全国著名鸭业品牌群;促进鸭业经济转型,实现养殖中心—宰杀中心—加工中心—销售中心的产业升级,成为全国鸭产品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全国最大的羽绒交易和出口地;结合汉文化、鸭文化和自然风光,推广生态养鸭模式,建立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重点扩面、提档朱寨镇龙飞鸭科技示范园、鹿楼镇5000亩规模种养生态示范园、县高科技种苗示范园等十大园区。深化“百家部门连农村、千名干部进农田、亿元资金扶农业、十万大棚富农民”主题活动内涵, 完善提升“进三棚,促增收”活动。加快种苗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设施种苗产业化开发。高效农业面积新增10万亩以上,设施农业面积新增5万亩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江苏省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宏达蔬菜、味真食品、海阔二期、中意食品三期、桂柳孵化三期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进度,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强化农业招商,大力引资入农、引商入农、引智入农,力争年内10个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落地园区。以汉源大市场、苏鲁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为龙头,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超市经营,做好与苏果、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的对接,鼓励村级建立农产品购销经营部和田头批发市场,加快形成大型批发市场、县镇农贸市场、产地市场、网络市场“四位一体”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互促发展的大流通格局。三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积极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沛公”、“龙飞”、“沙河王”等一批本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操作规程,推动标准入农户、进企业,使主要农产品及加工品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确保农产品安全。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争新认证30个以上。四是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探索“支部+合作社”新型农合组织发展模式,按照“扩面、拓展、规范、提升、扶持”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农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突破社区股份合作,全年新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创新农民培训方式,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提升农民素质,增强致富本领。五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坚持多措并举、因户施策,科学选择脱贫攻坚项目,突出产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在全市率先消除绝对贫困。落实好粮食、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快筹建农业发展总公司,规范运作,拓宽农业投入资金来源。加快镇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村级“三资”监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改造中低产田,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培育壮大港口经济为带动,大力突破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坚持以港口带动大物流,发展大商贸,丰富大旅游,集聚大产业。沛县港已经交通部、江苏省政府批准,是徐州亿吨港口重要港区之一,目前全面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即可投入运营。我们将围绕沛县港的建设和发展,构建和完善滨湖产业带,推动临港经济发展。一是做大港口经济带动商贸物流。制订沛县千万吨港口及港口业发展整体规划,整合岸线资源,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努力把沛县港建成集码头航运、船舶制造、仓储物流、商务贸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北煤南运的重要运转基地和长三角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物流节点。以建设港口、发展港口业为带动,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引进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努力把沛县建成功能完备、辐射能力强的淮海经济区较大的商贸物流中心。二是加快湿地开发带动生态文化旅游。积极做好“绿、水、文”三篇文章,加快建设旅游强县。实施文化兴旅工程,发挥AAAA级汉城景区的龙头作用,以文化丰富旅游,以旅游繁荣文化。加大千岛湿地开发力度,加快微山湖度假区节点工程的建设。着力打响“汉刘邦、微山湖、休闲农业”三大旅游品牌,实现文化游、生态游、农业观光游协调发展。加大以沛沿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生态县建设,突出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农业面源防治,打造碧水蓝天生态新景观。三是稳步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房地产市场分析研判,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合理确定我县房地产开发布局,调整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控房价,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深化金融生态创建。制定出台鼓励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实施银企融资能力“双提升”工程,推行信用镇村、信用农民合作社“阳光信贷”工程,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政银企合作实效。做大做强现有融资平台,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质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为跨越发展谋求更多信贷资金。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重点企业做好公司治理改造、上市申报辅导等前期工作,力争实现我县工业发展史上民营上市公司“零突破”。
    以实施五大类60项为民实事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公共事业倾斜,投资28亿元,集中精力办好五大类60项为民实事,下决心解决好撤销城南收费站、城区自来水供应、提高村干部待遇、汉城中路和汉邦南路交通拥堵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每一个家庭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位群众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是更大力度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培训促就业、政策促就业”工程,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引导私营业主二次创业,高校毕业生、失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不断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50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二是更高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保证困难家庭、在校贫困生基本生活水平有提高。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比例,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力争达到全覆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5%以上。城乡低保保障金标准提高18%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待遇、五保供养标准提高15%以上,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深入开展慈善助孤、爱心助残、阳光助学等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努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逐步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三是更加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计划;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科普工作实效。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高位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着力巩固提高幼儿和普高教育,做大做强特色职业教育;争创省教育现代化县、省素质教育先进县;推动生态教育成为全国品牌。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完成省定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努力营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继续实施“百部电影送千村、百场戏曲送农民、百台晚会联城乡、百册图书藏农家、百村比武强身体”五百文化惠民工程,做成特色品牌;大风歌碑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大规范和整治文化市场的力度;实施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建成两个数字化样板小区。进一步强化卫生服务功能,巩固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供优质高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大力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争创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四是更加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平安沛县创建活动,加强治安防范和基层基础工作,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全面落实“五五”普法,着力推进法治沛县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一岗双责”和“领导下访、接访”制度,不断推进“阳光信访”工程建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着力解决信访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联防联调联谊,共建和谐边界,共促矿地发展,巩固湖区、矿区持续稳定良好局面。加快构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增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以改革的领先造就发展的率先。一是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大胆探索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新途径、农村土地流转的新举措、农业科技服务的新办法和金融支持农村的新渠道。大力推进旧村拆迁和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全年确保新增建设用地3000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建立健全选派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业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扩大对“三农”信贷投入。继续探索园区化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推进小康进程的新途径,在中心镇建设科技园、加工园、物流园、创业园和小康示范村“四园一村”,通过科技园引领规模农业档次提升,加工园引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提升,物流园引领市场农业效益提升,创业园引领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小康示范村引领新村建设综合提升,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社会和谐度,实现全面小康。二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效,强化中心办理职权,扩大联合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完善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管理制度,尽快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项目投资机制;积极推进县镇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激活民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阳光财政”,积极培育税源,依法加强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细化部门预算,进一步用好政府资金。三是深化社会事业、公用事业领域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加快环卫、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建立新型公用行业管理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  

政府建设:对人民负责  让人民满意

始终把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第一追求,精细做事,务实干事,大气谋事,大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勤政廉政之风,努力提高创新力、执行力、公信力,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勤奋学习,以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让人民更加满意。依法履职,以诚信守法让人民更加满意。优化服务,以尽责有为让人民更加满意。从严治政,以清正廉洁让人民更加满意。

苏公网安备 32032202000217号